梁红玉提醒道:“可是官人别忘了,我们老祖宗可留下一句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
李昕说道:“是,可是后边还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大宋自从澶渊之盟后跟辽国承平百余年,这百余年间除了在西北跟夏国偶尔打打仗,也就没别的战事了,然而这和平的时间长了很多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看看现在各地的宋军的战力就知道了。”
梁红玉反驳道:“那官人的意思是和平的时间长也有错喽?就该穷兵黩武是吧?”
李昕摆摆手道:“我不是这意思,夫人莫要抬杠,总之大宋的问题太复杂了,祸根可以说从开国的时候就埋下了,现在已经烂到根子里没救了,不说这个话题了,夫人给高平回封密信,让他派人密切注意宋昭的动向,宋昭可能会被朝廷除名,看看有没有机会把宋昭一家绑来,这个人才调教好了也是可以用的。”
梁红玉点头道:“是,官人,奴家知道了,官人就不会把人家请来,非要绑来。”
李昕叹息道:“我这也是没办法啊,你家官人现在又没什么名望,在大宋只是个七品知县,干的还是杀头的买卖,人家凭什么跟着我,人家躲我都来不及呢,还会投靠我?而我又需要人才,所以只能绑来再说了。”
梁红玉揶揄道:“是是,官人不光绑人才,还绑女人。”
……
刘延庆在临出发前去河间见了童贯一次,童贯嘱咐道:“从上次北伐情况来看,辽军主力尚存,战斗力依然很强,不可轻易与之交战,要稳扎稳打才行,现在大军已基本集结,兵分两路,一路驻扎在古城,另一路驻扎在广信军。你儿子刘光世已经去广信军了,你就到古城去吧。”
刘延庆答道:“是,媪相,末将明白了。”
童贯又说道:“你带兵逼近易州跟涿州的时候要注意,这两地的汉官有投靠我军的意向,你可提前与他们联系。”
刘延庆抱拳道:“末将记下了。”
辞别了童贯,刘延庆便回到了军中,到了军中刘延庆第一时间叫了几名侍卫就去白沟河探查敌情了。只见河对岸辽国很安静,偶尔能见到辽军哨兵来回走动。刘延庆初步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后撤,他打算派兵过河试探一下。
次日清晨,刘延庆派遣手下将领,趁着河上有浓雾弥漫作掩护,领兵渡河,将驻守在桥头堡里的数十名辽兵一举俘获。经审问,这才知道,由于连续几个月白沟河界没有警情,辽军主力的确已经后撤,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驻扎在新城。刘延庆对此很高兴,这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萧干和耶律大石等辽国大将,早在耶律淳病重之时,就已带军回燕京去了。后来,耶律淳去世,他们又忙着结谋策立萧后,便无暇来白沟。目前,在宋辽边境线上承担防守任务的,是西南路副都统牛栏监军萧遏鲁,他手中兵力很有限。
萧遏鲁驻扎在新城,他还没发现白沟河南岸古城一带的宋军,他只知道广信军已经有宋军进驻。由于兵力不足,他便将当地奚族和契丹族村民乡勇组织起来,在广信军一带不断骚扰宋军。北伐军副都统制、西路军都统刘光世年轻气盛,他命令手下战将率兵出城迎战,大获全胜。
童贯得到消息后十分欣喜,立即上奏朝廷,给刘光世请功。宋徽宗闻讯大喜,下诏提拔刘光世为威武军承宣使。承宣使是武官加衔,仅比节度使低一级,已经属于高级武官序列了。
刘光世这年三十三岁,他是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
虽然刘光世此次出城迎战大获全胜,但是童贯似乎对于把二十万大军全部交给刘延庆父子还是有些不放心,不久后,童贯便将华州观察使杨可世又调去驻守安肃军(今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