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李纲出征(终)(1 / 2)

在战前动员会议上,解潜郑重告诫诸将道:“大战在即,祸福握于自己之手。迎敌者赏及子孙,退走者诛及妻子。如立奇功,定有高爵。”解潜希望以此鼓舞士气,严明军纪。

然而,对于这些赏罚政策,三军将官们根本就听不进去,他们都在下边小声议论道:“过去,童宣抚也曾有此言。可实际上怎么样呢?明明是战死者,往往被上报说成是逃跑;而对于奔溃者,则立赏招安。今日之令,也恐怕是空话罢了。”不久,战斗打响了。

金军在南线指挥作战的将领叫完颜拔离速,是银术可的弟弟。前不久,姚古也是被他所败。刚开始,拔离速用于冲锋的金人并不很多,似乎带有试探性。但宋军对金兵很惧怕,交战不久,老毛病又犯了,前军有些官兵就不顾军令开始溃退。后军见状,人心也开始浮动。堡垒中的官兵为求自脱,纷纷抓着绳子往沟壑底处逃窜。结果混乱中坠落而死者重叠累积,几乎填满沟壑,约有几千人。

拔离速见宋军已乱,于是果断下令鸣鼓大进。金军抓住时机,将预备队也投入战斗,他们越战越勇。而宋军越来越抵挡不住,最后全线崩溃,溃不成军。连解潜所在的中军也四处溃散,他身边仅剩下数十骑亲兵,保护着他从山间小道,一路逃奔隆德府。从此,解潜所部战斗力基本丧失。

拔离速指挥金军乘胜前进,很快便兵临威胜军城下,知威胜军张尧佐不战而降。

解潜所部是正面救援太原的主力军。主力军溃败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很大的。当时,威胜军、隆德府以及汾州、晋州、泽州、绛州等地百姓闻听官军败北,纷纷扶老携幼渡过黄河,往南而奔。太原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州县几乎皆空。

这时,李纲仍在怀州。眼见形势在不断恶化,他很焦虑,可又无能为力。因为他无法有效行使宣抚使指挥权,无法掌控全局,他所能做的就是上奏朝廷,将自己的建议反映上去。他一方面指出节制不专之弊,另一方面,他也看出了军事部署上的缺陷。分路进兵,因各路之间缺乏协同,实际上变成了孤军深入,很容易被金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李纲建议立即调整军事部署,将兵马集中起来,从一个方向展开进攻。恰好这时候范世雄率领着湖南兵到达怀州,李纲推荐范世雄担任宣抚判官。李纲表示,若朝廷采纳其建议,等到大军集结完毕,他愿亲自领军开赴前线,与金人决一死战。

然而,前方战事很激烈,后方朝廷高层斗争更激烈,朝廷政局忽然发生大变。八月三日,太宰徐处仁和少宰吴敏两位宰相,被宋钦宗一并罢免。唐恪升为少宰、何栗任中书侍郎、陈过庭任尚书右丞、聂山同知枢密院事。李纲的好友许翰,被免去同知枢密院职务。

政局的突然巨变,让李纲大吃一惊。特别是将唐恪晋升为少宰,更让李纲不可思议。李纲领兵离开京城时曾特意对宋钦宗说过,唐恪是小人,不可重用。当时宋钦宗满口答应,可现在为什么又变卦了呢?李纲很不理解,很失望,心情忽然消沉起来。

徐处仁在担任太宰之前,曾在北京大名府担任留守,社会声望较高。太学生与京城百姓都认为他比较老成,性格刚廉,又富有政治经验,若让他出任宰相辅佐年轻皇上,肯定能有所作为。臣僚们对他也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等他担任太宰进入决策中心之后,他并没贡献出什么嘉谋良策,人们对他很失望。

徐处仁从三月初担任太宰,到八月初正好五个月。这五个月,正是宋朝多事之时,也是宋朝扭转危局的关键时期。各地符檄如雪片般飞来,急需朝廷做出英明决断。可是,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弄得徐处仁有些晕。他虽然有从政经验,但他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政治远见与睿智。对一系列问题的处置,要么不及时,要么出现重大失误。比如,为防金人秋天再次入侵,种师道建议集中诸道兵力屯驻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