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靖康之难(二)(1 / 2)

二十一日,宋钦宗改派徽猷阁待制王云,以礼部尚书身份任大金国和议国信使,刘岑改任大金军前和议使。所有计议使,都改称和议使。二十四日,又将李若水改为以吏部侍郎身份,任山西军前和议使,王履以相州观察使身份担任副使。九月一日,李若水和王履离开东京,前往宗翰军中。

八月十七日,宗翰从云中出兵一路南下,直指太原。他这次对太原是志在必取,他已做了充分的攻城准备。他要彻底摧毁太原城,打通南下黄河之通道。

坚守在太原城内的张孝纯和王禀,并不知道金军已大举进攻,也不知道救援太原的宋军诸路兵马已经陆续失败。在金军发动总攻前,张孝纯遣人缒城而下,向朝廷呈上最后一封求救信:“太原被围,今已八月余日。城中居民死亡十之八九,守御之卒糇粮己绝,以铠甲充食者已二十余日。士卒多疲病,贼人知之攻势甚盛,诸道援兵杳无踪迹,城中危急朝不保夕。臣深感责任重大,反侧不安,虽暂且可勉强支撑,然观其事势,若援兵数日不到,必致误大计。臣将尽节效死,早已做好自断之准备。然而,今日遇陛下不世出之主,臣不得参与群臣之列,而上无补宗庙万分之一,下不能全阖城忠义之民,望阙忍死,死不瞑目!望朝廷博谋广访,长思深虑,为社稷天下之计,不胜幸甚!”

信写完后,张孝纯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又用贴黄补充道:“臣窃闻宣抚制置使等诸道聚兵,恐是计出万全,不只解围太原,还将尽复失地。但因本府形势已危,决难等待,臣已向宣抚制置等申报。如王师并进,如已战胜,即请指挥诸将不以太原存亡为念,乘胜前来。臣等尚死守,尚觊觎王师之来。”

接着,张孝纯又给儿子张灏写信道:“城中事势已禀报朝廷,也已申报宣抚制置司。此中况味,正如病危行汗,存亡在须臾之间。而呼医未至,其荒扰可以想见也,迫迫切切。医久不至,今病入膏肓矣。然可奈何?忍死以待,尚冀灵丹速投,起此危证也。

今月十三、十四、十五日,发现贼兵自东南傍城往北而去,当时以为援师相近,逼逐前来。十六日,又发现贼人数十骑驰来。至二十日,又有二三十骑贼兵自晋祠榆次方向往北而来。连日间贼兵往来不定,竟不闻王师远近消息。阖城军民久已乏食,又无逃生之路,人心极不安帖。事势愈危,死亡之期近在朝暮。可速赴宣抚制置使司,催促大军,星夜前来解围为望。

今日又有贼兵数队军马来到城东,他们带来粘罕一封信,说大军已屯驻太原,汾州、南关、平遥、寿阳等处诸官兵,悉已战退。虽金贼奸狡,语言狂妄,不可凭信,但因援师屡失期约,又无确切消息,阖城之人愈更忧疑。可体念本府事体危急,人心反侧,速促督大兵前来解危。”

不久,宗翰领兵来到太原城外元帅府,下令发动总攻。他们先用三十门礟石轰击城楼。礟石是一种石砲,威力很大。只见战鼓一响,三十门礟石便一齐发射,飞石如雨,斗大的石块被抛入城上,遭击中的楼橹无不损坏。

王禀对此早有防范,他预先在城墙上设置了很多虚栅。金人不知虚实,以为全都是城防设施,于是猛烈轰击。而且,王禀还预先存放了很多糠布袋,楼橹被砸坏者,可即时修复。所以,礟石轰击虽然猛烈,但并未给宋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砲击过后,金军开始组织攻城。要想登上城墙,首先必须突破护城河。金军对此可谓煞费苦心。他们预先准备了五十辆大车,车上装载巨木,搭成房屋形状,外边蒙上生牛皮,再裹上铁片,这样即使神臂弓也射不穿。这种器械类似于装甲车,金人称之为洞子。人藏在洞里,推车前进。车内装载填濠之物,分为三层,下边是用大树枝子绑成的支架,中间是细密的草席子,最上层是土。这样填护城河,填塞物不会散开,可缓缓沉入河中。如此连续不断进行,便可将护城河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