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赵构登基(四)(1 / 2)

康王此时心情很复杂,他既想担起保护江山的重任,可是又怕父皇或兄长回来后自己有口难辩,他感到左右为难。

耿南仲见康王不为所动,于是伏地恸哭,一边率众人再拜,一边说道:“二圣北狩,邦昌僭窃,天下无主,群心惶惶。大王不早为之图,后时有悔。愿大王以宗庙社稷为念,速继大统,先正尊位,乃议奉迎,生灵延颈以望,愿大王幸听,俯徇群情。臣南仲率群臣昧死上言,俯伏再拜。”

康王忽然站起来,离开座位。他掩面流涕,表示自己不能接受众人所请。

集合在门外的三军将士,这时连声高呼万岁万岁!声音洪亮,震天动地。

康王很有主见,再次拒绝称帝,并派人出去传话,请大家退回。众人见康王意志坚决,遂怏怏离去。

这时,恰好从全国诸路传来不少拥戴康王的表章,耿南仲于是趁机又劝说康王道:“二圣北狩,大王今欲北征,奉迎銮舆,此大王孝悌,已足以昭假神明。何举不利?天下幸甚。然邦昌僭位,号于京师,奸雄睥睨,事未归一,愿少须之,先了此一侧面大事,然后回戈北征。邦昌身为宰辅,受国厚恩,岂遽忘德?第恐迫不得巳,权宜免祸而为之。大王若早为之计,彼必拱手反正。其或后时,久假而不归矣。假使邦昌久假而不归,则群凶如蝟毛而起矣。”

黄潜善说道:“邦昌初为官时,岂敢希望作宰相?既得作相,便胡批乱判,安然为之。恐遂仿此,不可不虑。愿大王催促诸头项人马,会合于京城下,张大军声,彼自胆落,宝位有归。苟或逆天叛理,宋德在人已深,卿士大夫诸军百姓亦不为使。大王可以不烦伐鼓,只消传檄京城军民,一呼胥叛,邦昌面缚以献,而归玺大王。大王于是北征,奉玺以迎还二圣,似未为晚。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愿大王早图之。”

杨惟忠代表张俊以及五军统制将佐表态道:“北征乃将帅事,愿大王即皇帝位,见先理会张邦昌大事,惟忠等身膏草野,图报大王。”

康王仍不答应即皇帝位,这时,硬探郑安回来报告京城情况道:“金人于四月一日尽离京城,二圣六宫尽皆北驾。张邦昌伪立,称大楚皇帝。京城现今正缮治守御,准备抵御勤王之师。”

耿南仲、汪伯彦、黄潜善、耿延禧、董耘、高世则等人,感觉情况很紧急,若康王再不登基,江山有易主之危险,于是又联名上书:“南仲等所陈屡矣,独有天人相与之际,朕兆已久,未尝略举,愿毕其说。

盖闻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受命之符。故白鱼潜跃,武王作周。赤伏显符,光武兴汉。大王奉使,陛辞之日,皇帝赐排方玉带,有“大事”圣语。被受大元帅建府之命,有赐袍异梦。皇帝即位,纪元曰靖康。其后,大王未尝封靖也,而京师之人及四方申陈,或曰靖王,或曰康王。迨皇帝之北迁,人始悟曰:靖字从立,从十二月,乃皇帝立十有二月。而康王建帅,纪年二字,实兆今日。飞出亭一牌,有连三箭之祥。太上万里,有即真二字之兆。黄河之渡,则阴未凝而冻忽合。济州之瑞,则红光见而火德符。天命彰彰,著闻周之武王,汉之光武,何以过此?大王其可久稽天命乎?其可弗顺人情乎?古人有言曰:违天不祥。愿大王亟即帝位,上留天心,下塞人望。”

康王阅后,在其上批复道:“丑虏肆毒,残我土地,陵我京邑,迁我二帝,移我神器。四海罔戴,颙颙延首。二三大臣暨诸将佐与夫诸路帅守,以天下群情,交章劝进。吾以父兄痛心疾首,未知措身之地,岂敢偃然受天下归往之请?猥当隆极,免徇众志,以答天下之休庶,以奉迎二圣,恢复中原,此吾诚心,天实临之。公等世受国恩,同遭戹会,忠贯日月,精感神明,实赖远谋,共济祸难。”

同日,康王又以大元帅名义,分别给诸副元帅、总管宗泽、赵子崧等人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初夏渐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