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发酵中(求订阅,票票)(1 / 3)

一觉醒来,手机响个不停。

但被骚扰的对象丝毫不恼,莱曼甚至有闲心回了个电话给诺兰,恭喜他《黑暗骑士》的成功。

影片12日晚点映,13日全球公映。

而昨夜过后,媒体报道、观众安利,影片的口碑和质量快速发酵。

“第二部远比第一部要更加丰满,更加震撼,各种意义上的超越,甚至让人怀疑在《侠影之谜》里诺兰导演究竟有没有好好去拍,还是说不够成熟。

盖因两者的差距是在太大。更要命的是,此片完全区别于一般超英题材的内容创作,将这个类型拔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并非一贯的爆炸、秀特技,里面的社会思辨,对秩序的探讨以及对正义划分的表现更是难能可贵。”

“角色个个鲜明,非常立体——意念坚定的布鲁斯、行事极端的小丑、以及最终堕落的光明骑士哈维丹特,人物塑造很有条理与章法,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结尾那段的处理,更是全片的点睛之处,行走于黑暗,背负于黑暗,一个真正的黑暗骑士。另外,配乐一贯的贴切。”

《纽约时报》更是打出最完美的黑暗为标题,大加赞赏。

“...最新的蝙蝠侠电影,像午夜那般黑、像闪电那样漫长。

艺术与技术、诗歌与娱乐,成就一次完美的平衡。

乍看下去,正反两种情感在胸中交融,隐隐透出悲观主义,但没有任何一部影片可以在纯粹的悲剧性中透出如此强烈的惊悚味道——直到这部后英雄主义史诗的出现《蝙蝠侠:黑暗骑士》。

很显然,真理、正义和梦想依然存在,黑暗骑士的振翅高飞,清晰地映衬出了其他超级英雄或超级间谍的暧昧和浅薄。

诺兰用极其严肃而又非常自然的态度将真正的思辨浸入影片,更是衬托出其他超英电影的种种不足。

它擦去了一贯的僵化与粗劣,给超级英雄赋予了庄严而痛苦的宿命,塑造了一个仿佛被蛛丝紧紧包裹住的蝙蝠侠,即使一个勉强的微笑,也会在布鲁斯韦恩的面颊上刻上希腊雕像般的坚毅。

同蝙蝠侠系列的前作相比,《黑暗骑士》仿佛一个手握真理的激进分子,它的一小步使整个类型题材越出了一大步。

像所有的先驱者一样,诺兰导演找到了正确拍摄这类题材的金钥匙,影片紧密融入又强烈呼应着关于正义与秩序的辩论。

直到结束,蝙蝠侠和他的恶棍对手小丑都更像是一对兄弟,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只是性格不同。

有一幕,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小丑钻出警车的窗户,笑声遗落风中,城市的霓虹灯在他身后闪烁如灿烂珍珠。这段非常棒。”

媒体和影评人热捧之外,早先看过点映的观众更是热烈。

比起媒体的含蓄、词藻华丽,他们的评价明显直白得多,更加的情绪饱满,特别喜爱的,更是把《黑暗骑士》奉为超英的天花板。

“悲怆到迷人,震撼的奇迹。”

“蝙蝠侠、双面人和小丑这三个形象把人在善恶两面的矛盾及选择映射得淋漓尽致。我简直爱死了这部电影。”

“《黑暗骑士》表现的内容非常之多,主要矛盾的冲突线都有好几条,但都被一张巨大的网罩在其中。

这最后,每件事都得到了解决,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结局,整个过程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看过那么多电影,哪怕是《教父》、《盗火线》这样的殿堂级电影,都无法在那么短时间内组织那么庞杂的网。看完之后,更是忍不住纠结于影片内核的设定。”

入目之处,皆被一部作品刷屏是什么感受?

有些人一觉醒来,突然就跟不上热点了。

报纸上的娱乐头条是《黑暗骑士》,走在街上,广告牌上是《黑暗骑士》,上个网,都有无数的人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