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虞县现状(二)(2 / 3)

说起生意跟自家弟弟,郭如意又重返了高兴模样。

“展鹏那日跟着管家采买了周边几十亩的水田并山地,又一人去了县衙过了明面,不知祁佑可与你提起,这孩子对上县衙里的老师爷也不曾怯场,张口谦逊有礼,将这事儿给办得妥妥的。”

春归笑问:“可高兴?”

郭如意缓了神色,轻轻点头:“自然是高兴的,他一步步地上了正轨,就如越姐姐将阿荣阿仁推到了前头,虽心有忧虑,但胜在结果还算喜人。”

说起郭展鹏,她不免又想到从前的糗事,兴致上来了,就跟春归揭了几处短,说着说着,心情便开阔了不少。

见她缓了心绪,春归也放心了些。

两人一边说着小话,一边绘出几副图,待日头稍偏移到西边,祁佑自外头回来,便见两人一同提着画笔做伴。

春归先瞧见了人,想起今日郭如意的来意,她忙上前低声道:“你若是得空,换了衣服过来一趟,知行那儿怕是遇着事儿了。”

祁佑听罢,瞥了一眼面上仍有一丝愁容的郭如意,心下了然,拍了拍春归的手轻声道:“就来。”

知行那边……这些时日他自然知道一些,心中也有几分备选之策,也没想过瞒着春归。只是还未与知行通过气。

待祁佑换了衣服出来,郭如意这儿也没了心思描图,想是觉着祁佑自然知晓知行这政事上的几处困顿,便开口问可有解决法子。

祁佑自然也清楚虞县底细:“松虞两县虽毗邻,而人口风貌却大相径庭,这一点前几日我同春姐也说起过,窑洞一事后,确实是知行那边稍稍麻烦些。”

天底下所有县里的人口可分为老弱寡,妇孺,青壮年,县风整治多从这三处抓起。

起初两县一同修建官窑,将青壮年召集了起来给了生计,青壮年这一块便有了落脚之地。

而两县风貌到底不同,像松县人口多是青壮年幼童,官窑跟集市两处供了青壮年生计后,之前祁佑在小凉山阴差阳错临时决定修建私塾正好照应了幼童,因而如今松县县衙里积压下来的只有这两年还未来得及处理的像柳贵一事的旧案,祁佑花了些许时间处置了便有了空闲。

可知行那儿青壮年稀缺,剩下的多是老弱幼寡,这恰恰是最难安置的一批。

“至于解决法子……”

祁佑摇了摇头:“青壮年尚有劳力可卖,幼童也可同本县一样修建私塾,只老弱孤寡实在艰难,只能靠着官府接济。”

因而这些时日知行只能一家一家地探访,三不五时地回访,而财力有限,人力更是有限,何况虞县同样也有这两年积压下来的各式案子,一件一件地下来,知行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有多重。

这些时日郭如意知道他辛苦,而此刻听祁佑这么细细地将两县背景边比较着道来,又一项一项地阐明政事上的困顿,她才深切地体会到知行如今到底艰难。

听着听着,她面上难掩忧心:“我打小摸算盘,生意经随处拿捏,可这政事我却连一丝半点的助益都给不了。”

春归也听得直皱眉:“若没有法子可解,难道真叫他每日奔波,半口气都喘不了?”这怕是累都要累死了。

看郭如意这在旁陪着的人都瘦了一圈,那知行连着忙碌七八日得熬成什么样了?!

春归想到这儿一阵揪心。

祁佑摇头:“我想过几个法子,却也只帮得了一时。”

虞县孤寡老人多,妇人也多,大可由官府出了银子,叫这些妇人一家一户派分下去照料,也可暂缓,但久而久之也容易出问题。

春归直接摇了头:“先不说这一大笔银子要由官府垫着,这找了妇人看顾,知行到时又不免要花精力查看这些妇人有无尽心,反倒越来越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