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就收集了差不多像农村里的干草堆那样大小的一堆。
此外,我无意中发现这湖边菌林中生活着一种两厘米长,金黄色的甲虫,在它甲壳下,软软的肚子里,满是金黄色的油脂一样的液体,闻起来也隐约有点像过期猪油的味道。我留心收集了不少。
之后,我按着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方法做了实验,首先我把一些干燥的菌丝拢成一团,做成了一个鸟巢一样的形状,然后我捏碎一个金甲虫,把金黄色的虫油滴到菌丝上,然后找了两块比较坚硬的石块,耐心地一手拿一块,对着鸟巢中间的位置,一下一下的擦碰。
我搞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其间有几次石块撞击冒出了火花,但却没有点燃菌丝鸟巢,我一狠心捏碎了好几只金甲虫往鸟巢中间滴了进去,感觉虫油足够多了,继续擦石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星火花掉进菌丝鸟巢的中间,一缕青烟冒了出来,我连忙小心翼翼的护住,轻轻对着鸟巢吹气,不一会儿,一股跳动的火光从菌丝鸟巢中升了起来,我连忙抓过来几大块之前准备好的干燥的菌块,凑到火上一一点燃。
这东西虽然不像木头那样能燃烧得很充分,较多的热能,但胜在燃烧较慢,这样我甚至有时间搬来一堆石头在地上拢了个一米多直径,有四十多公分高围边的火塘,我把菌柴都堆放到火塘里让它们缓慢的烧,随着火焰慢慢增高,一股久违了的暖意袭来,让我居然感到一阵幸福感。
长右不知何时也跑到了我身边,蹲了下来,围着这火堆取暖,这家伙一点也不惧怕火光,反而闭着眼睛蹲着,手心向着火堆取暖。
看我不断往火塘里加干菌,长右也学着我不断的把大块的菌块撕成小块,丢到火塘中。我心里觉得奇怪,指指嘴巴,这家伙很快就下湖去搞来几条盲鱼,我用指甲轻轻一划,把鱼肚里的内脏取出来随手丢掉,把鱼身就放在火塘的围边上,这菌块燃烧时本就会冒出一丝清香,鱼肉烤了一阵后,也开始冒出香气,这食物烧烤的香气实在是太久没体验到了,恍惚中我甚至觉得身边不是一只异兽,而是朱亥和姬铃儿坐在旁边,我们正在某处荒郊野岭野炊。
想起来我不知道自己已经在这山洞里呆了多久,少说应该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吧,铃儿和朱亥他们既然脱困,应该会带着更多的我族高手卷土重来,把上面那个矿场彻底捣毁,但到现在那洞顶的裂口之上毫无动静,看来他们也许以为我早已经壮烈了,并没有好好找我,我心里有点郁郁寡欢,想到此后余生也许就是在这暗湖边做个渔翁了,倒也无所谓,至少这里很安静,没有那么多的俗事打扰。唉,没招,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我就像那个武陵渔夫,一不小心就跑到桃花源里了。不同的是,那个渔夫玩几天还得回去照顾妻儿老小,我无牵无挂,常住也无所谓。
想到桃花源记的记载,我突然脑洞大开,心想,其实难说陶渊明老爷子写的是一个恐怖故事,你看,他说那渔人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这段描写就很有问题,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开满曼陀罗花的彼岸,上去之后是什么?山上有个口,里面有光,像不像佛家所说的阴身见光?入口极其狭小,难道不像墓道?
之后的描写问题更多,首先他描写桃花源用了阡陌交通这个词,阡陌在古汉语里就是指通往坟墓的田间小路,绝少用在其它地方。
其次,那些桃花源里的人,从秦朝到晋太元中经过了大约六百年,隐居?不和外界通婚的话遗传病都能把他们这小群体给全灭,都不用等官府来找他们违法用地的麻烦。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桃花源就是个鬼城,那些居民就是几百年前的阴魂,不然之后武陵太守带人去怎么找不到。
甚至还有种可能,难说陶老哥也是个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