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量,略有超出,当时全厂上下都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
可是,1995年年底库存明显增加,达到了近2万千升,大家开始感觉有些压力,但是经营部的同事们通过开“订货会”,把库存“掀”出去了不少。
到了1996年年末,秦啤的库存量超过了3万千升。再次出现大量库存,已经无法再用偶然现象来解释了。3万千升的库存占用资金近亿元,不仅影响现金流,还限制了工厂产能的发挥,工厂的运行几乎要“停摆”了。
没办法,彭高义上任后只能采取“限产压库”的做法,实行“休克疗法”的举措,可是,“限产压库”对秦啤这样一个知名企业和“国字号”品牌来说,真是尴尬又无奈。一面是整个啤酒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一面是优质的秦湾啤酒产品连年产生积压,这不仅让全厂上下都抬不起头来,就是以前听话的经销商也开始“集体造反”。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现在有的经销商看到我们的困境,用各种手段来对付秦湾啤酒,比如为赚取销量增加之后高点位的返利,不惜将产品低价冲击到其他市场,扰乱秦啤的市场价格秩序,更恶劣的是有的代理商买通我们内部人,只开发票不发货,等待低价再退单,赚取不正当利益……”
秦东一边记录一边不时抬头看看彭高义,他的声音居然很平静,并没有那种疾风骤雨式的愤怒。
“有的经销商集体不进货,逼迫我们出台对他们更优惠的促销政策;有人恶意赊款,拖欠货款现象严重;还有人利用欠款的利息补贴差价,低价倾销……”
秦东的手越写越快,可是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大家都在抽烟,可是鲜有人说话,每个人脸上都很沉重。经销商造反,假冒的秦湾啤酒在市场上屡禁不止,市场秩序的混乱,让部分遵守市场规则的优秀代理商对经营秦湾啤酒丧失信心,有的则失望地退出。
“现在,实话实说,就是秦啤的生死存亡的关头,秦啤是生是死,就看能不能度过这道难关了!”<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