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数字。
这也亏得京城附近就有煤矿。尤其是西山一带,煤炭储量丰富,离京城也不远。简直就是老天爷赐给燕京城百姓的福报。
可是,这百年里西山等地的煤矿煤井虽然在日益增多,出煤量在日益增大,可京师内的煤价却始终有增无减。
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诗的赵翼就有记载,他初在京师时候煤厂将煤炭锤碎,做成块状,每一块三文钱,重二斤十二两,十几年后,一块煤的价格还是一样,但只有一斤重了。
那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京城内住着的那些八旗显贵们。
即便是刻薄严厉的雍正一朝,京师内的八旗王公大臣,也多有人使唤家奴在城外拦截运煤车,然后将煤炭加价后转卖给城内的煤店煤铺。
煤炭一行被八旗显贵们这般的胡搞,那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煤价不住高升。
赵家背靠着大树,甚至在西山都有自己的矿井,其煤铺利益之丰可想而知。
与之齐名的孙家,其所经营的炉房可不是烧锅炉的炉,那是“银炉”的炉。其作用就是铸造及熔化银锭。
因为这个时期的银两花样太多了,从大家都知道库平银、雪花银到元丝银、青丝银、白丝银、水丝银、西鏪银、石鏪银、柳鏪银、茶花银、茴香银、单倾银、双倾银等等市银,名号不一,成色也不一,这要是拿出去花销时候,于买家和卖家都是十分的麻烦。
所以,天南地北的商人和官员来到了京城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手里的各种成色不一的银子兑换成京师市井通用的松花银。
而炉房便是做这种生意的,且清廷控制甚严格,必须凭户部所发的执照开业,还有数额限制,不准多开。而孙家的炉房不止规模大,还间有兼营银钱业务者。要不是背后有钮钴禄家给他撑腰,那可没这么便宜。
此钮钴禄可非和珅所在的钮钴禄,人家是现如今钮钴禄一族中最尊贵的那一支。
而经营铜铺的王家和做货铺的严家,与前二者的模式都相差无几,背后都有着大人物做靠山,生意自然做的风生水起。
赵亮可是打听了许久才敲定了这四户人家的。
不管是他们的位置,还是周边的环境,亦或是他们的根脚,那都是最好下手,最好脱身,也最不会‘妄杀好人’的四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