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乾隆四十二年(2 / 2)

州凭什么跟军机大臣的密友顶牛啊?

双方之间的地位差的那么大,赵亮再是商人又如何呢?

至于为什么赵亮只买下了三个矿,那完全是因为赵家的资金还很有限。

年前才抽了十万两撒去岭南,接着慈善会也耗去了赵家不少的银子,他们本身又要留足了备用资金,能凑出的银两也只多买下这三座矿了。

不过松鹤楼和工坊都是量大管饱的现金奶牛,有这两点支撑,赵家面儿上是绝不会缺银子的。

“爷爷、爹,你们看,这就是洋人的纺纱机。只是把纺纱机放倒,把几个纱锭竖着排列,一个纺轮就能把他们全都带动,可得数倍之功。”

摆在赵家人眼前的就是一台再标准不过的珍妮机了,连竖直的纱锭数都是八个。

“造价便宜,操作简单,可以说是一台完美的多锭手工纺纱机!”

因为这东西要真正的大肆推广的话,纺纱机绝对不能价格高昂,太过昂贵的价格还叫老百姓怎么去更新换代?

“我准备把这东西送去京城,看那边是什么态度。虽然我觉得内务府不至于连这东西都要霸占着。”因为这玩意儿太简单了。

别说是能工巧匠了,就是一般的织工,看一眼就能知道个大概。手动能力强的人,一天时间就能轻松改造出台来。

“可不管这玩意儿京城究竟是什么态度。咱们现在就大肆的收购棉花,那绝对不会错。”

纺纱忽然变得容易起来,这除了会叫棉纱降价,再在一定程度上叫布价下降之外,另一个影响就是棉花上。

那绝对会叫棉花变得抢手起来。

赵家收购大量的棉花,即便不转手倒卖,只是拿来自己用,那都赚了大便宜了。

何况他们现在还能趁着错差档儿跟一些地主签订购买协议,只要愿把价钱与市场价结合起来,那些地主们想必也乐意接受。

哪怕他们是上了赵家的‘当’,可赵家也没亏待他们不是?

到了三月,中原变得春光明媚起来,赵亮带着珍妮机上京了。

不出他的预料,和珅、英廉对这珍妮机虽然大感惊喜,但珍妮机的结构实在太简单了。不像飞梭还有个弹簧做技术限制,珍妮机这东西根本就保密不了。

不过和珅还是巴巴的进宫把之献到了乾隆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