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 国庆(2 / 3)

儿子是子爵,到了你孙子就是男爵。”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宪大声说道。

群臣看向二人的目光都变了,大多眼光热烈。

谁不想要爵位传家呢?谁不想名留青史呢?谁不想作为一代名臣呢?

汉王从未对文臣有过如此礼遇,更没有如此的殊荣对待过。

看来汉王真是认识到文臣的作用,许多臣子的心头一片火热。

而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心中稍微思量,就知道原因了。

除了杨宪确实有功之外,现在汉王的心思也更多的放在了内政之上。

大汉在南方已无敌手,在率兵北上之前,汉王要发展民生,继续力量。

“好啦!好啦!”朱五笑着坐下,“四十多岁的人了,说哭就哭,传出去脸都丢尽了!”

群臣都善意的笑了起来。

“这个事说完了,还有下个事,就是学部的事!”朱五开口道,“不但是学部,国子监我给你们建起来,学生们如何?要知道,咱们大汉现在可真是缺官呀!”

“回主公!”刘伯温开口了,他现在看起来比以前清瘦了一些,“臣的好友宋濂,章溢等人不日到京,为国子监讲读学士!”

话音落下,江浙出身的官员们心头大震。宋濂等人是江浙士人的领袖,他们入朝,则朝中再不是淮人一家独大。

“臣管着学部,去年十月开始,学部在京城,扬州,淮安,江浙一带,新建地方县学府学三百余处,现有生员四万多人。”

席老头忽然插嘴,“用的是我编的教材!”

言语之中老头满是得意,但是朱五有些纳闷,刘伯温这种把孔夫子当祖宗的人,怎么会用席老头那些在他眼里属于奇淫技巧的东西。

不过随即想想也就释然,大概席老头会说,你要不用老子的教材,老子杀你全家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为什么光是江南之地?淮地,赣地,为什么不建?”朱五问。

“缺先生!”刘伯温说道,“事有轻重缓急,淮地赣地本就文风不盛,缺少教书先生。就拿赣州来说,一个州才十个生员秀才,衙门都不够分,哪有余下的教书呢?”

“这事我知道!”朱五敲着桌子,“传旨!”

书记官赶紧又拿起纸笔,侧着耳朵听。

“设招贤榜,天下学子若有传播文字文化之心,可到学部报到,随后听从朝廷调遣,去往各地教书。朝廷不吝赏赐,教书满两年,除俸禄之外,吏部为地方官候选!”

朱五又补充一句,“国子监的学生们也可以去,嗯,他们最好是去,支教锻炼总是好的!”

“主公英明!”

文臣们又是马匹如潮。

就连席老头也少见的收起笑脸,对着朱五行礼。

农业是德政,但是传播文化知识也是德政,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

“杨宪农事,你和安置衙门的官员们细细写个条陈。”

“刘基,学部的事,全靠你,你要做好。”

“臣等遵旨!”

“无论是农还是学,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朱五看看李善长,“钱够不够?粮够不够!”

“回主公!”李善长笑着吐出一个字,“够!”

说着,又朗声道,“户部今年共造银币一千七百万块,铜币三千万贯。国库内,有存金一百八十七万两,银三千六百二十八万!”

大汉不缺钱,因为商贸兴盛,造出的钱还能生钱。除了户部的国库之外,还有大汉银行这个隐隐兴起的庞然大物,还有邮政这个创收的财源。

而且国库内还有一个储备库,都是朱五搜刮来的金银。光是玻璃和镜子的拍卖银钱何止千万,并且以后更会源源不断。

“户部兵部粮库存粮,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