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生的看法。
这么好的条件,居然不拍揭示人性、反对政斧的电影!
张俊生的电影,一点也不符合电影节的旋律——所谓的欧美电影节主旋律,就是以欧美世界的视点来注视并呈现故事!
也就是说你的电影必须要达到他的预期,否则就是不合格!
欧美国家是怎么想象中国的?
就跟我们眼里的非洲差不多…
从《红高粱》在柏林获奖开始,学界一直有关于‘第五代是否在投西方所好,为取悦电影节而拍片’的争论,也就是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电影是否在自我他者化,以西方观众在场为前提进行创作等等。
到了第六代,又出现了独立制片、体制外拍片,并且因为国外电影节获奖而在国内遭禁的情况,很有些忠孝不能两全的意思。
虽然说电影是好电影,导演们的心态也可能是复杂、微妙或者无奈的,但其作品受到西方电影节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西方评委和本土观众之间选择后者,并不是一件坏事…
有大众电影市场,一定能培育出艺术电影,只有艺术电影,撑死也走不下去!
……
《触不可及》开始放映。
剧情简单来说就是在讲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
电影刚开始,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两个不安分的男人在公路上硬是将车加速到180码,尽管后来不幸地被警察四面围剿,却在白人大哥口吐白沫和司机王博三言两语的“忽悠”之下,一个转身,数名警察却为他们开启了“保驾护航”的安全模式。
然后开启正片,富翁菲利普,家世显赫,一直都过着贵族生活,却因为一次跳伞事故导致高位截瘫,脖子以下都没有知觉,人生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无所事事的小混混王博,曾因偷窃罪入狱,刚刑满释放,生活在一个寄养家庭里,靠救济金过活。
生活不能自理的菲利普需要招一个全职陪护,来面试的人不乏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工,也有跟菲利普一样有着许多高雅兴趣“志同道合”的人,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把菲利普看做一个需要照顾的残疾人。
而王博不同,他来面试只是为了收集三个拒绝工作聘用的签名,好拿去跟政府领取救济金,甚至还打趣了菲利普。
在王博看来,菲利普就像一个普通的有钱人一样,自持有一些高雅的爱好就看不起底层社会的人,自以为是,并没有因为他是残疾人而迁就他,菲利普认为这才是自己需要的尊重,录用了他。
之后的故事就是彼此成长,中间穿插了不少笑料…
电影接近收尾的时候王博找到了工作,货车司机,菲利普让他离开:“你不能照顾一个残疾人一辈子,你有自己的家庭!”
王博最后出现,帮他约见了梦中情人,然后默默离开…
最后的字幕出现: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还没完,彩蛋部分,截取了纪录片的一部分——《触不可及》的故事早就被法国的纪录片频道拍了一遍。
场下的观众恍然大悟,难怪这个故事看起来这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