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汝是室内唯一跪着的人,他的身子伏的很低,额头几乎要碰到地面上的青砖。屋里的人都在等着他的回话,弘历和太后的视线都令他颤抖。
但他不得不说实话,“回皇上,太后,皇后的话,四阿哥......四阿哥并无用药的迹象。”
说完这句,他的额头‘嘭’的一声磕在青砖上,人也更低了,他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琅嬅也没有说话,她看向攥着拳头青筋暴起的弘历,余光瞄向太后。
琅嬅在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半晌,太后开口,她语气平静,道:“四阿哥年幼体弱,前几日夜凉,奴才们没照顾好四阿哥,让他着了风寒,真是着实该死。”
琅嬅打了个寒战,看向摇篮里依旧不哭不闹的孩子。又看向弘历,他没说话,但是攥紧的拳头却略微松开了些。
这批奴才是不能活了,没照顾好四阿哥就是她们死的理由。
而四阿哥呢,这个背着贵子之名出生的孩子,皇家不能让人知道他是痴傻的,所以他也将死于这场莫须有的风寒。
琅嬅从一开始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孩子的结局。但她以为弘历至少回保下他。
但他此时的沉默和放松却告诉了琅嬅,他准备牺牲这个孩子来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琅嬅将孩子抱起,抱到了弘历面前,弘历眯着眼睛看了眼刚才还愉快逗乐的幼子,随后不满的看向琅嬅。
琅嬅一副没有看见的样子,低头去看襁褓中的婴孩。他其实被养的很好,皮肤白嫩,五官精致,否则素来讲究抱孙不抱子的弘历也不会一来就将他抱起哄逗着。
室内静谧,琅嬅的声音悠悠的,轻声细语道:“前几日臣妾看华严经,经书上有云:一切众生是佛子,但凡俗是外子,声闻、缘觉是庶子,唯菩萨是真子;此乃以世俗伦理之譬喻贬斥凡夫与二乘。”
弘历似乎还未明白琅嬅说这句话的寓意。
太后面沉如水的问:“皇后此言何意?难道不怕亵渎神明吗?”
琅嬅抱着四阿哥,跪在弘历身边,看着太后一字一言道:“太后素来敬佛礼佛,四阿哥自出生起便常住慈宁宫,所受洗礼自是远胜凡俗。
四阿哥不入红尘,不闻俗世,又出身高贵,焉知不是佛子临世?”
弘历看向琅嬅,琅嬅眼中带着怜悯和哀求。
中秋宴后,太后携四阿哥出宫前往五台山礼佛。
又两个月后,朝野上下皆知,五台山高僧断言四阿哥深具慧根,为佛子转世,需出家为僧,才是他的宿命。
皇上虽不忍幼子出家,却不料四阿哥一离开五台山便百病缠身,为保幼子性命,皇上不敢勉强四阿哥回宫。而太后怜惜幼孙,提出留在五台山陪这孩子,同时为大清祈福。
消息传来的时候,住在长春宫的仪贵人也已经即将分娩。
琅嬅拨弄着一个放置在紫檀木雕花三弯支架上的巨大球体。回想着那天的情形。
琅嬅以佛子之说求弘历给四阿哥一条生路。四阿哥毕竟是弘历亲子,是他喜欢过抱过的孩子,能有活路,弘历也不愿背上杀子的罪孽。何况琅嬅所言,对于崇信佛学的太后和弘历来说,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况且琅嬅所言,四阿哥隐晦的表达了四阿哥是因为长期和太后在一起,才会被感染了佛性,以至不入凡俗。这无疑是给弘历一个自我开脱的借口。
四阿哥不是痴傻,也就不是他的污点和天谴了。他自然乐见其成。
而对太后来说,把一个孩子养成佛子和把一个孩子养傻了这两种选择,她自然要选前者。
之后的事情已经不需要琅嬅多言。经过太后和皇帝的博弈,由太后带着四阿哥去五台山成就佛子之名。而皇帝则答应提拔太后的族亲,钮钴禄氏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