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服饰企业!”陈宝成答道。
“服饰企业?”
“是的,王先生。”陈宝成点头道:“我们家附近就有一家青衣社的门店,因为价格不贵,所以我有时也会去光顾的。”
“嗯!”
王大满沉吟了片刻,便对等在一旁的杨超说道:“杨先生,拜托了。”
“明白,王先生。”杨超答应了一声,便立刻起身走了出去。
杨超办事还算是得力,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拿着一沓文件走了进来。
他把文件放到王大满的面前,略显歉意地说道:“王先生,这里只是一些关于青衣社的,比较肤浅的背景资料。深入一些的资料,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搜集,您看?”
“不必了!”王大满摆了摆手,“这些就可以了。”
“好的,王先生。”杨超答应了一声后,便退到了一旁。
......
早期的香江,虽然没有什么资源,但仍然是以轻工业为支柱产业。
那个时候,大大小小的工厂遍布香江的各区。
甚至有些地方,还形成了工厂密集聚堆的工厂区。
工厂多了,做工的工人自然就更多。
而这些工人上工自然是不可能穿着平时的服装去的,那就需要有统一的工装。
而青衣社就是以做工装起家的。
最开始的时候,青衣社只是开在工厂区的一家为工人缝补工装的小摊子。
由于它收费便宜,到它那里去缝补工装的工人就越来越多了起来。
后来,由于在工人之间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地,一些小工厂的老板也知道了它的名号。
那些小工厂虽然只是有一、二十号工人的小摊子,可你既然雇了工人,你就要给他们准备工装。
可是,一二十件工装的量,那些制衣工厂又不怎么接,或者即使接了,也会把价钱提得很高。
于是,便有一些工厂主跑到青衣社这里试着问,他们做不做成衣制作。
对于青衣社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做了。
不仅做,而且给的价钱还便宜。
就这样,青衣社从小做起,逐渐地打响了名头。
他们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1975年他们上市的时候。
那个时候,青衣社几乎占据了香江所有工厂定制工装的一半份额。
可是,上市即巅峰!
青衣社从上市起,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先是它的创始人,在发了点小财之后,居然迷上了赌博。
最后,他把自己的身家,连同青衣社的股份都扔在了赌桌上。
让人惊奇的是,青衣社这家小公司的生命力居然还很顽强。
在创始人自己作死,退出公司之后,它居然没有倒闭。
在跟随创始人创业的四个旧人的支撑下,这家公司居然挺了过来。
尽管如此,青衣社的经营也是每况愈下。
因为,此时香江的经济环境已经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大量的工厂倒闭,或者是外迁。
工厂少了,做工装的业务自然也会缩小,青衣社也就越发地艰难了起来。
幸好,那四个人的脑子还算灵活,他们居然也知道要转型。
于是,在他们的带领下,进入80年代后,青衣社由单一的工装生产,开始逐渐地转向成衣制造。并在全香江租了几间商铺,专门出售他们自己生产的衣服。
他们的衣服虽然式样稍微老了一点,但胜在便宜,倒也很受香江底层人士的欢迎。
于是,这家公司也就磕磕绊绊地维持到了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