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1 / 2)

“李善行,听闻你祖籍在汉阳?”陆宁突然问。

“是,是……”李善行怔了下,忙回答,看了焦氏一眼,心说她也是汉阳人,若不是那嗲嗲的故乡口音,令自己酒楼隔壁雅间听到,还娶不了她进门。

陆宁点点头:“明日我启程去汉阳,你若能随行做向导,再好不过。”保信军的收编比想象中顺利的多。

李善行呆了呆,汉阳?

从庐州,要西行八百里才到汉阳,而且汉阳根本便未归附北朝,汉阳南邻长江,对岸就是鄂州武昌城,武昌又有两城,一个是军城,一个是县城,鄂州治所在武昌县城,军城则是唐国武昌军的镇所。

汉阳和对岸之武昌之间,江势平稳,一直便是南北枢纽重要所在,汉阳虽然是县城,但极为繁华,所谓“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前朝罗隐,便有这《忆夏口》一诗。

李善行倒是巴不得做这招抚使大人的跟班。

但问题是,一来汉阳凶险;二来他幼时虽在故乡生活过几年,但除了还隐隐记得乡音,对那汉阳根本便没什么印象了,那里风土人情,更一概不知,又做什么向导?

他现今的身份是翰林院“外班”,翰林院,实则可以看作北朝官员进习之地。

但是翰林院“外班”,却是没有品级,通常就是没什么功劳也没什么影响力的降官暂时给个编外名份,留查待用。

所以,李善行倒是自由身,跟着这招抚使大人本不错,但是去汉阳,李善行就犹疑起来,又不敢说不去。

“小奴是汉阳人,去年才到得庐州。”焦氏突然娇滴滴的说。

李善行心里暗说你真糊涂,但这爱妾,自然是不知道天下大势不知道汉阳情形的,她早就思乡,现今自然是想趁机能回故乡瞧瞧。

不过已经如此,李善行赔笑道:“是,大人,彩莲去年才到庐州,对汉阳街巷比小的可熟稔太多,武昌她都去过呢,可做大人的向导。”话语里,也便不掩饰焦氏和自己的关系。

“也好。”陆宁笑笑,端起了茶杯。

本来还想看一看这李善行有什么潜在的才具,毕竟这个人,看起来脑子还是有些灵光的,如果做生意在行,送去东海百行做个掌柜也不错。

“老爷送客!”焦氏娇滴滴的声音响起。

这端茶送客,已经渐渐风靡于齐国官场,据说便是来自圣天子还是东海公时的规矩。

李善行和田绍斌忙都起身,田绍斌却是满脸兴奋,正闲的筋骨都痒痒了,看着同袍们在扬州战场的战报,心里憋的太难受了,现今去汉阳,应该可以活动活动了。

文教授这招抚使“招抚江北诸州军民”,最好是在这些江北举棋不定的州府都走一趟。

突然,李善行鞠躬,“大人,若不嫌弃小人是个累赘,小人也愿意随大人去汉阳。”

却是要迈步的一瞬间终于想明白了,富贵险中求,这位文招讨都不怕,自己又怕什么?

陆宁微微颔首:“如此也好。”

……

第二天,招抚使及神武军启程不久,新任庐州刺史寇湘走马上任,他是十几年前后晋时的状元,后一直是魏王符彦卿幕僚,但没怎么得到重用,对新学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认识,被召入翰林院为学士,现今外放。

不过陆宁琢磨着,他应该不会生出一个叫寇准的儿子了,毕竟就算在历史上寇准降生的那一年他碰巧也生了儿子,又碰巧起名叫寇准,但这个寇准,也不是历史上寇准了。

至于给儿子起名相同,倒也不奇怪,毕竟给孩子起名是大事,说不定早就有所思量,当然,现今其经历已经不同,心境不同,思量的东西不同,取个相同名字的概率很低。

……

从庐州赴汉阳,道路很是难行,沿途也没什么州府,县城倒是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