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喜剧的内核(1 / 2)

现在都在向数字方向改,这一块成本差距在缩小,但哪怕是用同样质材拍摄,电影后期对画面的处理要比电视剧复杂得多;毕竟一个是小屏幕上的,对画面质量要求不那么高,而另一个是要上大银幕的(不管能不能上,至少是以此为目标),这个又是一大笔。

还没算电脑特效呢,电视剧的电脑特效能省则省,而且意思到了就行,不求太精细,电影嘛,呵呵。这个花费也是很大的,基本是按秒算的。

置景、服化道就更不用不说了,电影远比电视剧考究,但大钱不在这里,而在场景上。有些电影光是搭个景的花费就相当于一部电视剧的全部预算了。

器材租赁方面,电影因视觉要求高,器材要求高,器材基本租赁费都比电视剧高多了。

虽然电影演员动辄几千万的花费看起来很吓人,但这里要区分开,因为有个原则:演员演电视剧通常是为钱,演电影更多为名(特别是惯常以电视剧为主要作品的演员)。

如果是以演电视剧为主的演员,那他的电影片酬反而较电视剧片酬相对低不少,比如电视剧市场上的绝对大牌陈导名、孙洪磊、蒋文丽等,他们的电影价位不会太高;

而如果该演员演过几部电影,渐渐地转向电影,电视剧就会接得比较少,一旦接单价位也会非常昂贵,比如周熏。但如果该演员是电影圈的大腕,那基本不接电视剧,因为他的电影片酬已经非常高了,但这种比较少。

电视剧跟电影通常会选择的演员范围有重合,但差别还是不小的。而整体上来算,你电影想卖座,必然要请几个大牌,大牌的价位就比较高了,一个人的片酬相当于一部电视剧预算的也不鲜见。不过如果看演员片酬占总预算的比例,很有可能往往电视剧还会高一点。

简单来说,电视剧重故事,虽然现在画面表现现在也越来越重视,但这块毕竟不那么突出,这块比电影省钱省得多;在演员方面电视剧的演员价位虽然最近涨得凶,但一线电视剧演员和一线电影演员价位差别还是很悬殊的。

“咋啦,老徐,以后不想拍电视剧了?”

黄博呸了徐铮一口:“才拍几部电影? 就看不起电视剧了? 这要以后让你成为大导演啦,那些演电视剧的还有没有活路?”

“不是不想拍电视剧了? 只是觉得? 咱要有艺术追求,从小走到大嘛? 小博,再让你演电视剧? 你感兴趣不?”

黄博不和他斗嘴? 拿着啤酒瓶子就吹上了。

新人或者小演员需要电视剧去混个脸熟,积攒人气。但真正的电影大咖,他不需要电视剧这种东西来达到目的。

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是免费的,可能大家在家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看? 甚至一边洗脚一边看? 它是属于快餐型的,电视剧所获得的“人气”它不是绝对的,它不具有绝对的参考价值。

而电影则不同,它是需要你花真金白银去电影院观看的,看电影它具有某种“仪式感”? 你愿意花钱坐在电影院里在大荧幕下观看某个电影演员的表演,听电影讲述某个故事。

当一个演员在电影中具备了号召力? 这种人气就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它不是电视剧这种免费快餐的人气可以比拟的? 因为有人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你的电影,这种心理意义和看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 这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个演员真正在观众的心理具备了某种份量。

“孟老板不远千里而来? 徐铮? 你就没点表示吗?”

潘安智看来已经变质了,喝到这会就要求徐铮安排下半场。

“老潘,这地真不熟,不敢,要是再武汉,我还能让朋友给安排,小县城也没啥玩的。”

《人在囧途》讲的是什么,牛耿的讨薪之路和李成功回归家庭,看似搞笑的画面,却充分体现出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