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朱晨浩现在想追也追不上了。
不同于原著,此次送亲途中,除了最开始外的九难师太刺杀和朱晨浩惊鸿一现出手,一路坦途,并没有再生出其他波折。
毕竟九难师太也不傻,送亲队伍中又韦小宝和黄雪梅两人存在,除非是有先天武者下场,亦或者三到五位的绝顶武者一同出手,否则想要从两个绝顶武者和数千清兵眼皮子底下搞破坏,完全是送死。
尤其,韦小宝和黄雪梅还不是一般的绝顶武者,尤其是韦小宝,虽不是先天却胜似先天,武功诡异的很。
“什么,你说康熙小皇帝准备削藩,怎么可能?”
朱晨浩一脸惊讶,他没想到刚从出关就听到这么一个消息。
他惊讶不是因为康熙小皇帝想要削藩,而是因为削藩的时间不对。
历史上,康熙十二年才提议削藩,并引的三藩叛乱,吴三桂起兵席卷半个中原,甚至一度逼得康熙想要迁都。
如今不过康熙十年,距离铲除鳌拜也不过一年时间,甚至半个月前,他才将妹妹建宁公主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提出削藩之事啊。
难道他就不怕吴三桂直接造反,不怕吴三桂将建宁公主和韦小宝砍了脑袋?
不过想想康熙小皇帝唯我独尊的性格,朱晨浩也就能理解了。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三日前尚可喜第十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继承平南王爵位。”
“康熙小皇帝准其归老辽东,却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为由,拒绝尚之信继承平南王爵位,令其撤藩还驻辽东,并在朝堂上提出削藩之意。”
慈宁宫中,龙儿冷笑道,将这些日来朝堂情况全都讲了出来,重点讲述了康熙小皇帝对削藩的坚定,以及朝堂大臣们的反应。
关于削藩的讨论,朝堂上下已经整整讨论了三天,却依旧没有一个明确地结果。
主要是大臣们对削藩充满了担忧,觉得朝廷如果强制性削藩,将会引得三藩叛乱,尤其是平西王吴三桂,手中掌握着几十万大军,一旦发生叛乱,必当难以制衡,引得天下大乱。
而康熙小皇帝却是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对削藩坚定无比,言语间多次表露削藩之意,甚至言称:“削藩,吴三桂必反,不削藩,吴三桂同样会反,既然如此,为何不削藩?”
朱晨浩听到龙儿描述,心中不由恍然,哪还不知道康熙小皇帝已经忍不下去,打算借助尚可喜一事,实行削藩。
说到底,康熙小皇帝到底是急了些,历史上,有孝庄太皇太后压着,他尚且在康熙十二年,在没有考虑清楚双方强弱的情况下,操之过急的就实行了削藩政策,下令将吴三桂等人全部迁出山海关外。
更不要说此时孝庄已死,康熙小皇帝掌控朝堂,顺昌逆王,自然是在知晓三藩对清王朝统治的威胁后,诞生了削藩的念头。
先前找不到理由也就罢了,如今尚可喜都把借口送到了他手里,他若不好好利用一番,他就不是康熙了。
“不对,康熙小皇帝削藩的念头,肯定不是最近出现,恐怕很早就有了,甚至此次派遣韦小宝护送建宁公主前往云南就是想逼反吴三桂,或者直接让韦小宝刺杀吴三桂,以便削藩。”
回忆原著剧情,朱晨浩很快就想到这一情况,并且越想越觉是这么一回事。
否则,原著中韦小宝和建宁公主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将吴应熊给阉了啊,并且事后韦小宝还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直接返回京城,得到了康熙小皇帝的夸奖和封赏。
这里面没有猫腻才怪!
想到这里,朱晨浩眼中寒光闪过,神色郑重的朝龙儿道:“看来康熙小皇帝真的有些急了,只不过此次削藩,吴三桂等人必反,所以我们也要早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