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古装大剧们(2 / 4)

烧脑剧”,某些情节逻辑上甚至不自洽,像是网络小说每天掉头发更新出来的感觉。这就导致中学生的理解水平足以理解剧中“烧脑”的地方,但是对于某些角色为什么做某些事情的动机反而理解不能。

你说导演讲故事的手法吧,一个好的导演是可以把情节的锅补上的,但这个剧分明加大了破口。多线的叙事逻辑掌握的也不咋地,一丁点小事导演也要事无巨细的“忠实于原著”,导致多线叙事多线碎片化,也就加深了逻辑上的不完整的感觉,

问题是不走多线也不行,单线的话这内容就十二个时辰,24小时的剧怎么播48集呢?所以多线又必须多线,非常考导演。

楚垣夕自己理解不了这么细,看完声叔给的剧评发现确实是这么个感觉,所以才没有追看的动力。但是剧情和导演水平才是最该吹的东西,这两点加在一起就是一部剧的“内容”本身。至于服化道和场景那不叫内容,那是肯花钱就能提高的,只看有没有这份心。

内容,是智慧和经验的表达,不是资本力量的表达,靠砸钱就能填平的都不是内容,而是资本指挥棒的指向。过去,它指向流量明星,按张咚咚说的现在是3.0模式,改为指向精致有良心的制作上了。

不知道该怎么吹就吹服化道和场景准没错,问题是别的自媒体也在吹这些,吹不出新意,而且光吹这些也没法吹爆。楚垣夕自己不了思路,这个难点同样也考验陆羽考验了好几天。楚垣夕只负责发号施令,他要出活儿的。

然后网上突然出现很多妖风,拼命攻击《十二时辰》只有服化道和场景好,其它的都不如人意。

楚垣夕心说这些人是失心疯了吧?《十二时辰》顶多就是没那么尽善尽美,这么多年流量鲜肉肆虐的粗制滥造剧和无脑剧情滑稽剧本都没有引起他们的恐惧,带有工业化制作属性的国产剧里程碑反而让他们恐惧了?

这一瞬间他就想到了年初的小破球被围攻的场景,要说内容和模式,小破球和《十二时辰》还真是有些神似,那么到底是谁在鼓吹这种妖风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资本竟然因为流量模式的被碾压而恐惧到这种地步?

“反击!必须给我反击!陆羽你得把这个剧当成自己家的来反击,明白了吗?”

楚垣夕的这个死命令让陆羽掉了不少头发,但最终,巴人信息的掌镜同事找到了吹爆的角度——《十二时辰》的镜头语言牛逼!

这个牛逼不只是《琅琊榜》中近乎病态的螺旋线选点法,而是对长镜头痴迷的运用,近乎于炫技。

于是陆羽的文章出炉之后直接把楚垣夕看懵逼了,还能这么吹?

“创作团队的用心程度观众可以从每一帧中自然感受到。有些团队认为笨工夫不值得花心思,潦草的敷衍一下观众也不会注意到,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才催生出了各种抠图大剧,才催生出了男女主整部剧都不同框的奇景。

这种粗制滥造是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并且描述出来的,但还有很多种,敷衍的不是这么明显,因此能感觉到但说不出来。比如说‘下饭剧’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是观众不需要看,低头吃饭的时候只需要当成广播剧来听,也不会影响到对剧情的理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摄制上的敷衍,比如拍对白,就是正反两个机位来回切,最后来个同框的双人照,和ppt没什么本质区别。屏幕中除了演员的面部表情之外所有画面都是附庸,毫无信息量。

但《西京十二时辰》里比比皆是贯穿整个场景的长镜头,通过惊艳的镜头能够充分体会到创作团队要表现的内容,长镜头的沉浸感营造出的信息优势可以很轻易的让观众带入到场景的空间中,带入到盛唐气象里。这才是这部剧对内容的追求,对观剧体验的提升。”

牛逼呀!楚垣夕心说这不愧是我们巴人产出的稿子,充满移动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