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逻辑没问题,巴人可以选择继续跟进或者不跟进,如果不合理就直接否掉。比如tob业务应该是重流程轻资产的,您刚开始干两天就要投资于重资产,那咱就算了吧!
第二道是用于引入必须的资源时。比如引入徐欣的资源,徐欣说咱不能空手套白狼,那只好开放融资给她,不但要她的资源,还要她的钱。这是一种等价交换,也是合理的,任何一个创业发起人,哪怕他不是巴人集团,在这种情况下都肯定要服从于大局,稀释自己的股权。
这是最基本的,但是作为ts,必须写清巴人仍然拥有否决权,从而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也避免资源方对鲁茵和杨亨狮子大开口。这个口就算要开,也得冲着巴人集团开,这时对方就得考虑嘴张开了咬不咬得动。楚垣夕给普通投资者用于交换资源的份额,心理上预留出20,在完全开放投资之前足够用了。
这么设置否决权让杨亨和鲁茵比较满意,因为它不是无限度的一票否决权,而是限定在“农业工厂”和“资源交换”的事项中的。而且楚垣夕口头表达了各自的边界,讲究一个和气生财。换言之新公司不会像小黄那样天天被各种各样的一票否决权暴击。
第三道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在小康门店数达到2000家的时间点上,新公司在能够满足全部店面的生鲜供应的前提条件下,可以转为完全独立的融资实体,全面开放融资。
三个人心照不宣,在独立融资之前,也就是巴人还有控制权的时候,小康和新公司肯定要签署一系列协议以保证小康的利益。
最后,鲁茵率先签字,因为她对自己的融资能力保持悲观,所以开放融资什么的,“存在”的意义更大。而杨亨在融资环节的名声虽然也不咋地,但没像鲁茵这么败坏,没被李教授指着鼻子说“此人不配融资”,所以犹豫了一番。
主要是第三个目标有两个维度上的难点,第一是需要小康先达到2000家的目标,这就很玄幻。724、罗森和全家这三家岛国强者的远景目标都声称要在天朝开店10000家,但是目前都是两三千家。这三者在地域上各有侧重,有的盘踞魔都,有的遍布珠三角,但是总量上也就是差相仿佛,所以并称为岛国三强。
问题是人家耕耘天朝市场干了多少年呢?小康要达到2000家的目标需要多久?楚垣夕一张嘴就是两千家店,可把他给镇住了。
第二是楚垣夕的融资条件中对他们的供货能力要求很高,因为小康不是一地的买卖,而是全国。要是像全家集中所有火力攻打魔都那样,反倒简单了。
那么新公司不但要在全国整合供应商,还得有覆盖全国的管理和物流能力才行。物流上可以圆润的把小康的物流接进来,但是供应商和管理等等也是相当大的考验,杨亨都没法估算自己未来的工作量。
在这之前,所需资金都需要巴人不断,那么问题就变尖锐了,这个注资是按照什么估值注入?他们的激励增长速度赶得上注资速度吗?这些都没有在ts里写出公式或者固定值,而是视估值而定。
问题是怎么估值?李教授在台上指桑骂槐喷鲁茵的发言,事后他已经知道了,别的不管,其中有一段说的很好。就是tob的企业,估值模型到底怎么取是一个技术难题,整个投资圈现在对tob的估值都发懵,其中李教授举出了两个常见的错误。
所以“视估值而定”虽然是创投环节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惯例,但是他自己是心存疑虑的。
更微妙的是心态。鲁茵的心态很佛系,但她把所见所闻跟杨亨沟通过之后,杨亨产生了强烈的想法——从一开始就走正常创业的模式多好啊?
当然完全的正常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他也知道。想要完全正常,小康这个销售渠道必须是属于杨亨的,他自己带资源才能跟金主爸爸讨论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