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聚人口(1 / 2)

到了城郊,见到了传闻中的轨道马车,杨霖眉头一皱。

和自己想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拿轨道来说,其实就是两侧固定了一下。

而且十分的宽阔,马车也是长和宽几乎等距,这样阻力平白大上不少。

负责此事的工匠们,听说杨少宰来了,大受鼓舞,一早就在此地等候。

本来以为杨少宰就是来看看,没想到提出了不少切实有用的建议,不禁让众人刮目相看。

谈着谈着,敬畏之心稍减,杨霖干脆在路边的木墩上坐下,周围围住一圈的人,听他讲解。

聊了一会,高柄最先支撑不住了,他完全听不明白,寻了个机会便抽身溜走了。

等到敲定了几个重要的细节,杨霖也拍了拍手,肚子里的东西倒得差不多了,再聊下去就要露拙了,便起身离去。

一群各地的校舍精英,看着杨少宰的背影,眼中充满了钦佩。

“如此看来,想要将蒸汽机放到轨道车上,至少还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杨霖心里暗道。

稍微有些失望的杨霖,还是打起精神,下令重赏这些人,为他们足够的经费。

回府之后,他又连下三道命令,让中书门下制定律法,规范采煤和炼铁两个新兴行当;二是取消妻子状告丈夫,要坐牢三年的律法;三是四个陪都,三年内都享有自主处理当地赋税的权力,用于建造基础设施,招揽民众入驻。

白时中看着这三道命令,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还是一如往常,坚定地执行杨少宰的命令。

下发到文教司之后,蔡京看完,沉思了片刻,对身边的人说道:“少宰有鼓励生产的想法,我等当为他添把柴。”

“全凭太师做主。”

蔡京起身,出了衙门上了马车,来到昭德坊内。

正在陪几个孩子看戏的杨霖,把抱着的小儿子,交到奶娘手中,出来会客。

“太师来此,必有金玉良言教我。”杨霖还没到花厅,就大笑着说道。

蔡京年纪大,资历在,也不起身,笑道:“文渊,我见你三道政令,便有些想法,要和你商讨。”

杨霖从侍女手中拿过温桶,给他续了一杯茶水,虚心问道:“太师,有何见教,文渊洗耳恭听。”

“你想安生民,促发展,可知道什么事第一要务?”

杨霖想了想,说道:“轻徭薄税?”

蔡京摇了摇头,杨霖又说道:“莫不是鼓励耕织?”

“也不对。”蔡京抿了一口茶,也不让他继续猜了,直接说道:“人口。”

“有人才有生产,才有劳力,才有人才。”

此时的社会,人口确实重要,大宋有一亿百姓,所以家底厚实远非其他国家能比。

后世的南宋能抗住蒙古五十年,看似强大的西夏和金国,却几年时间就灭亡了。

说到底,大宋人口多,生产力就跟得上,兵源也跟得上。

蔡京继续说道:“你的新政,让底层百姓只要肯劳作,就会有饭吃,若是风调雨顺,肯定会有余粮。如此一来,百姓们就有能力,养活更多的孩子。”

“进学制,让普通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多了条出路。”

“医校培养无数的郎中,让百姓病死率下降。”

蔡京每说一点,就点一下桌子,说到最后,眼中好似有光芒闪动。

这样的人,他年轻时,未尝没有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只是官场浸淫多年,磨去了棱角,一心只惦念着权势。

如今杨霖给了他一个机会,蔡京好似返老还童一般,爆发出一股澎湃的激情,凝声道:“文渊,我们已经有了所有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条件。”

“如今只需一道政令,三个孩子之后,每多生一个,朝廷奖励些钱财,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