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老师教我?”
承乾很虚心的请教。
秦琅缓缓道,“东突厥已灭,西突厥早晚也要灭掉的,大唐迟早有一天要重返西域,令诸国伏首称臣,只是。”
“不是现在。”
大唐正面临连续三年的寒流灾害,粮食危机严重,这是大唐如今的一块短板,虽然其它方面都非常强大,有精锐的府兵,有骠悍的禁军,也有充足的器械和战马,就是朝廷国库里也有不少钱,可就是缺粮。
朝廷没粮,百姓更没粮,这种时期,李世民也不敢冒然再说打仗了。
“殿下,眼下朝廷当务之急是内部安稳,是让百姓能填饱肚子,然后才是对外。而对外,首先也还是解决东突厥的问题。最近洛阳朝堂那边,一直在争论如何安置突厥人的事情。”
早先秦琅在塞北攻夺诸州,招降突厥、杂胡诸部时,朝廷其实就已经爆发过一次关于如何安置他们的争论。几位宰相各执一策,争论不休,最后皇帝的选择也是有些和稀泥一样。
而如今这次,生擒颉利,突利来投后,朝廷面临的则是从漠南到漠北,数十万众突厥人的安置问题。
这比上次人更多。
朝廷想趁此机会,彻底灭掉东突厥,不让他有再死灰复燃的机会,所以如魏征为首一代,认为应当肢解东突厥各部。而房玄龄为首的一派,则依然认为要想一劳永逸,还是要编户齐民,把突厥人全都内迁到中原各州县,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耕种。
而以温彦博为首的一派,则认为当行仁政,要宽容接纳他们,把突厥人安置在长城内外,划出土地给他们游牧,并划设羁縻州让他们自治。
当然朝中也还有以杨师道为首的一派,认为不应当把突厥人内迁,也不要肢解他们,应当让他们退出漠南,退到阴山以北去游牧,朝廷给他们划好界线,然后从中挑出一些忠于朝廷的酋长,授予他们可汗之位,把突厥诸部分为数部,互不统属。
几派意见不一,互不相让。
魏征他们喷房玄龄的政策太天真,认为这是引狼入室,突厥人不可能会耕田种地的。
又喷温彦博的政策更是没有下限,这是不败而败。至于说杨师道的策略,那纯粹就是瞎搞,要不了几年,突厥人就又会成为北方祸患。
魏征还是坚持认为,应当在上次秦琅的那个策略基础上制订处置政策,比如减丁政策得坚持,比如不能越过阴山······
皇帝也始终拿不出一个处置结果来,结果就是去年秋灭掉的东突厥,结果到了今年端午了,还迟迟没有一个处置结果。
突厥人大部已经返回旧地游牧,还有部份则就在长城脚下游牧,边境的将士们整军备武,却不知道要如何行动。
秦琅做为参政一员,虽回到长安,可洛阳那边也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寄信一份内参过来,对于朝堂大事他也很清楚。秦琅是参与过上次对突厥处置策略制订的人,当然清楚朝廷各派争端的由来。
也清楚这里面的利与弊。
“殿下知道为何朝廷对突厥降人有这么多不同处置意见吗?”
年轻的太子摇了摇头,突厥人对于他而言,有些遥远与陌生,他能接触到的突厥人也就是东宫的一些突厥奴隶或是突厥兵。
“有这么大的争议,其实就是缘由难以处置。数十万帐突厥人,朝廷确实难以处置,全都坑杀了既不仁也不现实,朝廷也没这个能力,真要亮刀子,突厥人就会反。”
“迁民内置,更不现实,这确实是引狼入室,而且朝廷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土地给突厥人耕种。就算是让他们在长城边境内外游牧,也一样不安全。”
但是相对来说,把突厥人迁到漠南来,迁到长城一线来安置,让他们游牧,并设立羁縻州,让他们自治,却又是最简单也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