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之后,秦琅跟承乾提出了关于废除杨师道温彦博二人先前的对突厥政策,提出要让部份突厥人重返漠北,要把漠南的突厥人也都迁回长城以北,同时还要想办法实行减丁政策,比如将一些青壮调到各地马场去养马,再把一些人征召到西南等地去守边等。
他还提起了流求岛这里的情况,希望承乾能够给他弄一批突厥人过来屯垦开荒,在这里养马放羊,同时震慑岛番。
“关于殿下之前提到的那件事情,臣三思之后,觉得唯有一个对策,就藩。”
秦琅最后说的这事,却是之前承乾派人来见他,当面提到的一个麻烦事。随着他的兄弟们的年纪渐大,承乾越发感受到几个兄弟对他的威胁。
其中一母同胞的魏王李泰,如今在京中有着贤王之名,极得皇帝宠信,各种赏赐不断,而且在京享受的待遇规格极高,皇帝甚至让他建立了自己的文学馆,招募了许多名士,然后编书。
编出了数套书籍,其中括地志更是让皇帝也赞叹有加,让李泰狠刷了一波声望。
而杨妃所生的吴王李恪,年纪跟他差不多,如今也是不论长相还是能力,都极得朝野称赞,甚至皇帝不止一次的说李恪英果类我。
这让承乾感觉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才五岁不到的晋王李治,虽然还年幼,但却也极得皇帝皇后的喜欢。
看着一个个兄弟们年纪渐大,尤其是那几个极得宠爱的兄弟,李承乾感觉压力山大,偏偏皇帝不顾他的意愿,非要他今年底就要跟苏氏成婚。
面对承乾派人来问策,秦琅也不好插手。
他让承乾的亲信带话回去,让承乾做好自己,不要管太多,暂时来说,不管是魏王李泰还是吴王李恪又或是晋王李治,都威胁不到承乾的储君之位。
承乾这几年做的事情,有目共睹,还是得朝野一致称赞为圣贤太子的。比早几年,又加了个圣字,从贤太子到如今的圣贤太子,可知大家对他的满意。
比起贤王李泰李恪,还是强了不止一点。
也许李世民现在对于其它几位皇子过于宠信,也是有些对承乾这般得朝野称赞的一些复杂反应吧,随着承乾元服,马上又要大婚,承乾已经一天天长大成人,甚至拥有巨大声望后,已经开始能让李世民有些忌惮了。
宠信李泰李恪,也许不过是皇帝的一种平衡手段罢了。
不过这些日子,秦琅又细细思考了下这件事情,觉得这事情也确实不能无视。他担心承乾终究还是太过年轻,会被李世民玩的心态崩溃,以致出错。
他在这封信末尾给承乾出策,让吴王魏王就藩之国。
因为按制,李恪李泰他们早就册封为亲王了,只是过去年纪小,还不到就藩年龄,但现在随着他们也开始元服,那么就已经视为成年了,出藩就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一旦他们出京就藩,则年纪轻轻的他们离开了皇帝的视线后,再贤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更影响不到承乾了。
信件随着一万多担樟脑香,以及万余张鹿皮和数千担硫磺驶往福清港,然后再送往长安。
·······
长安。
六月夏日炎炎。
皇帝今年夏天没去岐州九成宫,却跑到了灞上的栅桃庄园。
皇太子在京监国。
清晨。
皇宫外,待漏院里。
宰相们聚在一起。
刚从西域归来的长孙无忌,人黑了不少,对于侯君集接替了自己吏部尚书一职,长孙无忌有些恼,去的时候万心期待,结果最后还是让侯君集匹夫给硬抢了功劳。
不但没捞到军功,结果还让这匹夫入朝抢了自己吏部尚书之职。
现在回来的长孙无忌有些尴尬,以开府仪同三司平章政事,却没管半个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