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盘龙(1 / 3)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3426 字 2022-01-20

盘龙江畔。

“报大鬼主,句町部已过尖山,前部距此还有二十里。”

一个身披青毡的和蛮骑马奔驰而来,大声禀报。

“蒲尼兵马可在后面?”

“句町女王侬三娘亲自率人马殿后。”

和蛮大鬼主孟谷悮站在暮色下,望着天边的那片火烧云,天就快黑了,交州的蒲尼大军正在追来,句町的侬三娘子只怕现在很危险。

他的身旁,一名年轻的和蛮战士,担忧的望向父亲,“蒲尼人这次要对句町斩尽杀绝,咱们出手,只怕引火烧身,蒲尼人的兵马太强了。”

另一个披着青毡斗蓬的年轻人反驳,“蒲尼人也不过两只手一张嘴,又没长三头六臂,他们并不比我们强壮多少,只是武器盔甲更精良罢了,可只要我们不跟他们在开阔的平地上对阵,咱们引这些蒲尼人到深山老林里钻,那他们那些沉重的铠甲,长长的枪矛,甚至是他们那些巨大的弩车,就会成为负担,他们高大的战马也无用武之地,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好几个披着青毡斗蓬的年轻人都是十分自信,他们并不畏惧唐人。他们和尼人也叫哈尼人,跟那些蒲尼汉人打了几千年的交道了,虽然祖祖辈辈传唱下来的鬼歌里,详尽的记录了蒲尼人的强大,将他们打的一路南迁,可他们和尼人从不曾畏惧过。

虽然千百年来,也有许多和尼人最终选择了向蒲尼人投降,甚至有不少人做了蒲尼人的女婿,连姓都改了,生的孩子都成了蒲尼人,也有不少人在南迁途中,最后也接受了蒲尼人的统治,渐渐忘记了他们族群的传承和历史。

可起码,他们这些人就从不曾忘记。

从西倾山到大渡河,从洱海到滇池,再从礼社江到李仙江,他们一路迁移,从不妥协。

他们的鬼歌里留下了一个个当初他们曾经迁移经过的地名,把昆明叫益切,把大理称为斯益,洱海叫斯益巴玛。

石林称为鲁那,开远叫做阿木······

他们把礼社江上游叫搓度米擦,意为中转站,把元江坝子叫拉沙,把元江水称为拉沙巴玛,把墨江称为易么洛巴,把下游李仙江称为鱼玛沟巴·······

这是一支永远都在迁移流浪的部族,他们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崇尚鬼巫,祭祀神鬼,他们用鬼歌来记录自己的历史。

头缠黑色的布包头,身披青色毡子,他们自称和尼人,和是山坡的意思,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山坡上,擅长于整治耕种梯田的山里人。

和尼人流浪太久了,曾经的一王族四大部,到如今经过千百年的迁移,不断的繁衍和分裂,早就已经分不太清了,从洱海边,一直到李仙江较,和尼族各支各族,连绵数千里。

盘龙江上游尖山一带(文山州)的这群和尼人,就是曾经四大部落之一的一支,一路南迁,最终到了这里,成为了和尼人最东面的一支。

当年孟谷悮的先祖本在元江坝子生活,后来与族人矛盾纷争,于是带着族人向东迁移,越过了红河,最终来到了盘龙江上游,句町侬氏接纳了他们,两族联姻,携手并进。

两部以盘龙江为界,江东北为句町侬氏部,江西南为和蛮孟氏部,两部向西北直抵南盘江畔,都曾一起受爨氏统辖。

曾经有很长时间,孟氏和尼人都以侬氏女婿自居,句町侬氏擅长采矿冶炼铜铁,打造器械,而孟氏和尼部则擅长整治梯田,种植水稻,两部互补,和睦相处,联盟对抗各自的敌人。

一方有难,另一方必定支援,虽非同宗同源,但这翁婿之情,却代代传承,两族也世代联姻。

上次交州的唐军攻打和蛮诸部,孟谷悮就率部前去增援同族,不管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矛盾,但他们终究都是同宗同源的族人,关键时候,就得一致对外。

而那场战斗,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