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朕要废太子(2 / 3)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3991 字 2021-06-20

这些年到处修行宫,有时一年同时上马好几个项目,结果不但没人喷,甚至还深得大家赞同。

说到底,还是模式的不同,没有疲民累民害民,而是益民益商的。

这些年不说别的,就是那些挂名国子监名下的各行宫的书院,就有几十所之多,除了贵族官员子弟,李世民是放宽招生比例,地方上那些有钱的都可以进。

学费收的多,但肯进来读书的依然挤破头,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行宫书院被称为行宫国子监,是那些没资格进两京国子监的小士族以及地方豪强商贾们不错的机会。

毕竟比起州县学,这些行宫书院的配套设施等还不错的,尤其是给出了政策上的一些优待,比如毕业后能获得做吏的资格等,甚至优秀的也能选送两京国子监,甚至直接授官等等。

这些年李世民搞这个都搞出甜头来了,所以到处修行宫,名山大川好山好水旁边,都要圈地开发。

赚的是盆满钵满。

老李堪称这时代最强的地产开发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皇家行宫这个品牌经营的非常不错,品牌效应很好。

每年光搞地产开发,老李就能赚几百万贯,加上这些年皇家也开始在一些建筑设计、承建甚至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入手,所以老李现在搞这个很有劲。

秦琅对于这套是心知肚明的,毕竟他是始作俑者嘛,门清。

对此也没什么反对的想法,倒觉得这种事情确实比较好,反正这钱又不是全建了行宫,书院和商街这些也都是对地方和朝廷有好处的。

朝廷财政收入这么高,但朝廷也明白这些钱不能烂在国库里,所以朝廷每年做预算的时候,都会想着如何把钱花出去,取之用民,用之于民,只有钱在社会上流通,才是健康的。

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但这些财政收入如何花,也很考验水平,毕竟这笔钱太多了,用的方向不对,是会出大问题的。

而皇家自己的内帑也不少,皇帝的钱也不能就都躺着发霉吧?更不能只买奢侈品啊建行宫这些,要不然奢侈品这些东西也只会越来越贵,所以搞搞地产开发,不仅既满足了皇帝到处圈地盖新房的欲望,又能带动地方上的经济,促进内需消费,增加百姓收入等等,使之良性流通起来。

这些年朝廷都会拿出不少钱来,对于许多基础的民生物品,比如说粮食啊布匹啊这些东西把控,粮食的保护价逐年上调,就是为了避免谷贱伤农。

本质上来说,粮食布匹这些最基本也是最大宗的商品,其价格如果过低,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如何使之维持到符合社会整体形势,是很考验管理者水平的。

所以这些年朝廷通过转运司、常平仓,逐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红线在不断的提高,不说再也见不到斗米二三钱的情况,甚至斗米十钱以下都不可能了。

正是因为有转运司控盘,把这些粮布盐等基本的大宗商品的价格稳定了,才使的整个社会的总体物价比较平稳。

但是在重商政策的当今,其实农产品价格始终是比较低的,这也就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其实比不过其它的商人、工匠等。

特别是在兴盛的海贸和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下,如今就算进厂打工,哪怕是在城市里摆摊,其收入都远比地里产出要高。

粮食布匹等价格虽稳,但却也没有什么涨动,斗米十钱,一亩地也就最多二三百钱的收益,但在那些大城,城市里的工人一天收入都有五六十文最少,甚至稍有点技术,或是出力气的力夫等,一天也都能赚上百钱了。

这么对比下,农民其实就是在这个重商的政策下被割韭菜了。

所以这些年,朝廷也鼓励百姓干些副业,农闲的时候进城做工,或者是年轻子女去做产业工人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鼓励百姓发展家庭养殖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