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权力下放,确实也会架空中央。
李昊听的面色越来越难看。
“武安郡王想架空朝廷中央吗?”
刘祎之赶紧道,“臣看倒也未必,毕竟秦相公提议设行省的并非中原核心区,而是边远落后地区,比如西南、岭南、西北诸地等,那些地方本就偏远落后,距离中枢也远,信息沟通不便,面临的形势也复杂,需要事权更加集中一些。”
范履冰在一边道,“可就怕现在以边远之地先设行省,开了这先例后,以后慢慢的就往中原内地增设了,到时今年把江西纳入,明年把山南纳入,后年要把广东纳入······”
另一位也道,“节度使设立之初也仅十镇,现在已经是十三镇了。”
“但是在内地取消了都督府制度后,边远地区确实不如从前管控严密,这些年,边地蛮夷屡屡做乱,就是因为裁撤掉了都督府后,道一级的四司衙门,事权不一,互不统属,导致出问题。之前连交州城都被叛乱蛮夷里应外合攻破,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南中地区也屡起叛乱,更别提先前青昌藏高原的大叛乱。
而在有节度使设立的边地诸地,情况反而要好的多。
秦孝忠没提议内地增设节度使,而是要改设行省,这也是个折衷的办法。
可皇帝想的却是这行省设立后,这些边远之地,以后只怕越发失去控制权,这让皇帝很恼。
他担心如秦家这样的功臣集团,到时会占据那些行高官官的位置,获得更多的地方掌控之权。
李昊继位以来,一直想着有所作为,可现在却发现,自己被束手束脚,根本难以施展。
就如眼下这行省制,不推行似乎也不行,继续在西昌等地采用现行的道级四司分治的局面,只怕以后叛乱会越来越多。
可朝廷又不能再设节度使,毕竟这不是最边疆之地。
刘祎之见到皇帝的面色很不好,这时提出一个建议,“臣以为可以先在少数边地试行行省制,等将来经验成熟,再慢慢推广增加,甚至······”
他微微一笑,提出了一记杀招。
那就是将来不向内地改行省,而是向外改节度藩镇为行省。
节度藩镇最要害之处,就是临边、兵多,如果将来改成行省,就可适当的削减兵马,甚至改成文官任行高官官,武将为副,削减藩镇武力。
中央核心区依然实行旧制,甚至等边地行省开发变富庶后,也还可以罢去该行省衙门,仍复四司分管,直接由朝廷管理。
他甚至还提出了更厉害的一条。
“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
“何意?”
“大家,既然叫行省,那原就取自行中书门下省之意,而中书门下的议事决策机构,便是群体决议集中领导啊。”
政事堂的一众宰相,本身是三省六部的高级长官,他们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衔进入政事堂为宰相,一起决策商议重大事务,然后由执政事笔的总领。
那么秦孝忠提议设行省,可以啊,但是不是如州县一样的长官一元制。
而是行省到时可以设立比如说总督之类的长官,下面再设有副贰,以及下面四司的长官,也跟政事堂一样,这六七人再授一个加衔,然后成为行省的决策层。
这样一来,就算行高官官总督,也不是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副长官或四司使也不完全是他的属下了,只要有加衔进入行省都堂,那都算是平起平坐的行高官官,行省重要事务都要一起商量,最后要加盖行省都堂大印,才算有效。
朝廷中书门下有政事堂,地方行省有都堂,政事堂有枢机等五房,行省都堂也可设六房。政事堂下还有三省六部等,而行省下有四司诸州。
这样一来,既加强了道一级的地方管理权力,又防止行高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