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独门秘方(2 / 2)

了搞饥饿营销,剩下的肯定也早早卖完。

第一酿酒厂的盘活也让李玉树这些年的坚守有了回报,

这些天上面已经传出风声,对李玉树的举措表示赞赏(不只是赞同),这让李玉树每天都斗志昂扬。

看看人家这觉悟!看看人家这觉悟!

全县的国企要是都有王壮飞这样的人才,何愁不兴?

嗯,是不是考虑一下给王壮飞压压担子了?

王壮飞一直在一边安静地听着记者的夸奖,他微笑道:

“什么思路不思路,这都是因为酿酒厂的底子好,很惭愧,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王壮飞谦虚的态度又得到大家的一致鼓掌,舒晓雪还开玩笑说拿这酒糟喂出来的牛是不是能产酱香牛肉,惹得众人都是哈哈大笑,四周满是快活的空气。

稍后,众人在王壮飞的带领下走马观花参观了酿酒工厂的大概,

反正王壮飞出于食品安全的角度不让他们下去,在高高的观景平台上,想仔细找出点问题也没啥机会。

“王经理,我注意到你们现在在生产的是传统的清香型白酒,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美酒,以后发展壮大,贵厂也准备继续采用这种香型吗?”

碰上专业人士了啊。

王壮飞镇定地一笑,道:

“看来这位先生对我们酿酒行业非常了解,但我要指正一点的是,我们现在生产的并不是传统的清香型白酒,而是基于我们自己传统独特开发的一种新的香型。”

香型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国际上的共同特色,它的出现源自于勾兑技术的发展。

后世人人闻“勾兑”色变,其实勾兑是再正常不过的手段,

建国之前,老坛勾新坛,大坛勾小坛,勾地如何基本只看大师傅的手艺和心情,味道也比较随缘,

就像往菜里加调料一样,多少就看今天厨子的心情。

1963年,全国召开了第二届评酒大会,这次大会比巴拿马那个博览会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把自己的美酒拿来,不分香型进行盲品。

当年的结果,五粮液力压群雄,排名前几的也都是浓香类的白酒。

但茅台在那时候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叫李兴发,烧酒工出身。

在那个工人地位很高的年代,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研究出一套稳定质量且大规模生产的新方法——

即把不同的酒按照轮次、年份、味道进行区分鉴别,然后进行勾兑。

1965年,他的研究成果被总结成一篇叫《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的报告文章,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这才开启了酒香分类时代。

79年的白酒品评会,就是按照不同香型进行分类,且有了统一的尺度评判标准。

但不管怎么说,这香型也不过是厂家设定的概念,什么酒体醇厚、清绵甘冽、回味悠长都只是只可意难以说明的感觉,

同样是酱香,郎酒和茅台喝的绝不是一个感觉,五粮液和剑南春肯定也不是一个风味。

于是一些喜欢整活的酒厂跳出一开始制定的四大香型(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开始制定自己厂特色的新香型。

不过这种大规模整活应该还是在几年之后,王壮飞开口就说自己酒厂的香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立刻又引起了一阵热议。

记者们纷纷拿出笔记本,热切地道:

“难道王经理的酒还有什么独门秘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