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上脚下,天蒙蒙亮,剧组就早早赶到了现场,准备开始今天的拍摄。
由于荒村还没有完工,所以拍摄的都是其他部分的戏。今天主要是牧羊少年和海娣一起牧羊的画面。
“来,再试一遍把羊赶出来。”
青草坡上,高歌一遍又一遍让两个孩子尽量熟悉牧羊的操作。
老牧民走在羊群最后,在不出现在画面中的情况下要帮助彭坦把羊群赶到半山坡。
早已准备多时的彭坦牵着一头羊,走在羊群的最前端,而麦子则是混在羊群中,好奇的看着低头向前的山羊。
不过,羊群那里是那么好管理的,还没进入画面就已经四散开来,有的原地吃草,有的逃往别处。
牧羊人因为之前被告知尽量不要干预,所以没能有效插手。
高歌看着一团乱的现场,眉头紧皱,试了好几次了,都还是不成。
“这样不行,别说多机位拍摄了,就连远景都过不了。”
大熊跑过来一起看画面,并且向高歌提议到
“实在不行,咱们可以用后期剪辑。”
“不行,那样画面看起来就不连贯了,不能当我们观众傻,想着糊弄过去。”
高歌一口回绝了大熊的提议。
确实通过剪辑,可以拍一段近景赶羊上山的画面,这样一来老牧民就能够比较近距离的管理羊群,而且画面也只会捕捉到彭坦。
但是这样的画面做转场太过突兀。
在高歌预想的电影情景中,首先是一个中长镜的羊群上山坡的画面,接着抬升到俯瞰的视角交代羊群到地儿之后开始吃草,两个孩子自然而然的接下来开始交谈。
这场戏紧接着的上一场,就是个海蒂从羊圈赶羊的特写,如果接下来还是特写怼脸,画面会让人产生很不适的感觉。
《海娣》玩儿的是恬淡轻松、向上的氛围,这样一搞就破坏了整体的规划。
老牧民们把四散的羊群再次归置到一起,高歌把杨森森叫来,
“再加十只羊,扩大一下羊群的规模,上山的时候更集中一点试一下。”
杨森森过去和老乡们商量过后,又从他们那儿借来了十只山羊。
“行,再来一次,三、二、一,上山!” “怎么样,高导,这次应该可以吧。”又试了几次,吴一果导演看着总算有些感觉的羊群,向高歌开口问道。 山下羊群中的彭坦也是一脸兴奋,朝着高歌挥手。 “导演,我成功啦!” 高歌看着他的傻样,嘴角一抹笑意。 “这样可以的,不过三个机位还要做一点调整。” …… “你听到了,你必须按我说的做。”羊倌拄着竹棍,牵着羊走在草坡上。 “好的,你叫什么名字?” 海蒂也跟在羊倌身后,像个小跟班。 “甘彼,你现在和他住在一起么?” “是啊,我和爷爷住在一起。”海蒂一边回答,一边从到地上摘下小花。 甘彼手中牵着的羊,赖在原地,甘彼用力的拉了拉绳子,继续问道 “你问什么不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呢?” 海蒂愣了一下,随即看向羊倌, “他们过世了。” “我爸爸也死了。” 两个小孩就这样讨论着死亡的话题,步行在四姑娘山环绕的草坡上。 “之前我一直和婶婶住在小金城,在那儿,我一天都在屋子里坐着。” “但我跟喜欢这里!”小海蒂张开双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 “因为我可以在外面玩儿!” “喂,海蒂别走远。”羊倌担心的喊道。 “知道了,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