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折御寇的俏皮话,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他还真没想到,折御寇竟然如此重视青铜火炮的威力。
看重火炮,这就说明折御寇具有战略性的眼光,没有在开封城中白混一场。
只可惜,折御寇只是折德扆的养子,而不是亲儿子。哪怕他再有能力,也无资格接掌折家的家业。
原本,李中易对于谁开接掌折家的家业,并无特别的想法。碍着折赛花的颜面,谁来做折家的下一代家主,李中易作为折家的外人,自然不太好插手。
只是,折御寇今日的表现,倒让李中易起了心思:是不是出手干预一下,让折御寇来接折德扆的位置呢?
折御寇以前就是灵州军的都头,又是折家派驻于开封的代表,更重要的是,折赛花和折御寇之间的兄妹之情颇深。
李中易暂时按下念头,聚精会神的倾听将校们各抒己见,他的老习惯是,只听不说话!
身为一国之主,最重要的本事,不可能是样样精通,而是善于倾听和识人,并把最合适的人,分配到恰如其分的岗位上去。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直是李家军的优良传统。只是,大家的议论纷纷,慢慢的变了味道。
有人说,拿下晋阳之后,索性挥师北进,一鼓作气的夺回幽州。
又有人说,晋阳乃是河东的门户,契丹人不可能坐视不理,必定会派大军增援晋阳,正好可以围点打援。
还有人说,干脆别去打晋阳了,索性直扑幽州,抢回被沙陀族出卖的华夏故地。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若论军事形胜之势,晋阳的重要性远超幽州。若论经济和政治价值,则幽州占先。
先取晋阳,事关整个河东和河北的安全,这是战略性的既定方针,绝对不可能动摇!
历史上的赵老二,也是采取的同样战略。只可惜,在拿下了晋阳之后,赵老二失信于三军将士,非但不兑现封赏的承诺,反而硬逼着宋军强攻幽州,结果却是血流成河的高梁河惨败!
李中易自然不可能犯赵老二的低级错误,而且,战果如何分配,战功如何封赏,条令之中早有明文规定,按图索骥即可,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多费口舌。
始皇帝没驾崩之前的秦军,严格执行论军功授爵授田,从而造就了战无不胜的秦军。赏罚分明且可预期,才是激励士气的最大法宝,三军将士才会舍得卖命求军功。
折家军和杨家军,到目前为止,依然属于藩镇私军的概念。既然是私军,朝廷实验出来的各种新式武器,自然不可能优先发放给私军使用。
比如说,神臂弩和青铜火炮,无论是折家军还是杨家军,至今没有都看见踪影。
开什么玩笑,神臂弩和青铜火炮,乃是国之重器,岂可掌握于藩镇之手?
折御寇亲眼见识过百余门青铜火炮一齐发射的巨大威力,他又对折家军的情况非常熟悉,所以,他折算的战力对照关系,相对要客观得多。
只是,说真话的同学,必然会引来同行的非议。
杨崇贵,也就是评书《杨家将》里的杨业,或是杨继业。
李中易和杨崇贵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
原本,折赛花和杨崇贵早早的就定了亲事,然而,李中易征服了党项一族之后,折家悍然毁了婚约,将折赛花嫁给李中易作平妻。
这可是夺妻之恨呢,若说杨崇贵欣然接受,打死李中易也不可能相信。
只是,和夺妻之恨相比,杨家军更不可能投靠契丹人,这才勉为其难的放下仇恨,和李中易成了军事盟友。
此次商议进攻晋阳的大计,折家派出的代表是折御寇,倒也可以理解。只是,杨家居然派来了李中易的“情敌”,这就有些颇费思量了。
杨家的意思是想告诉他,过去的事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