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进不少!这一趟江南之行没白去!”
“是啊,确实不虚此行。坐在大运河的船上,我就想起那首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隋炀帝前期也算是雄才大略,你说他后期怎么就不顾反对、举全国之力非要修运河呢?”
八王自然知道隋末亡国是有多方面原因,却不明白紫冰所指为何,就迟迟不曾开口。
“因为他觉得——值得!”
紫冰定定地看着八王,又道:“就算因此亡了国,却利在千秋。功过、得失,似乎也只有一线之隔。只要自己心里觉得值,就够了。”
“也是。千古留名的也不全然是帝王。从配殿走到正殿那几步路我想了很多。当时宫中势力错综复杂,可元侃呢,臣下汇报什么,他只能到什么。我就想啊:既然老天只给了我做王爷的命,自然有它的道理。做王爷,能看得见百姓的疾苦,能听得进百姓的怨言;可我要是真坐在那个位置上,高高的宫墙,隔的什么都听不见、也看不见了。”
紫冰见八王释怀,道:“其实,你也确实不适合做皇帝。”
“为什么?”
紫冰一字一顿道:“因为你的心——不够狠!”
“是啊。当时我看着那个皇位,看着元侃,眼前就浮现出好多人的脸,父皇、皇叔、小叔叔、元佐、元僖……我就想,要是我坐上皇位,难道也要把他们……就算一切和顺,将来是传给我的子孙,还是皇叔的子孙?岂不是会停尸不顾,束甲相攻。那样,我就是闭上眼,也安不了心。还是这样顺着皇叔一脉安安稳稳地传下去的好。”
心结已释,两人相视而笑。
八王笑道:“想起那晚的棋局,博弈半天得一‘和’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不仅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还有内心得失的平衡。一切都静好从容,方为和。”
两人静静地喝了一会儿茶,沉静似乎激起了紫冰哀伤的情愫,她仰头长长叹了口气。
“唉,唉,唉——你劝了我半天,怎么自己叹起气来了?”
“我只是觉得大家怎么都那么不容易!”
“是啊。母后在宫里……”虽提及后续烦心之事,八王却并不介怀,自我宽慰道:“好在元侃不是狠辣之人,一切都还有转圜余地。”
果然如八王所说,新皇念及八王等人的拥立之功,又权衡利害,并未再追究太宗对宋皇后的处置;又念及宋皇后是太祖的皇后,身份贵重,虽未给封号,却给了太后的称号和尊荣。甚至皇帝还要给太后建一座新的宫殿供养国母,只是宋太后一再谢恩推辞,仍居住略有些偏远的景明殿。宋太后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新皇也在普天之下的臣民面前博得了一个“仁孝”之名。
八王又请旨从李顺容处接出元佐的儿子赵允升。新皇感念旧情道:“朕年幼丧母,多蒙长兄照拂,不胜感激涕零。朕今日恢复兄长楚王爵位。”这正是先皇所想看到的。先皇临终之时,李皇后为元佐求情,太宗不允。除了为太子扫清障碍之外,还有更深的用意——那就是这个加恩的机会要给新皇,给新皇留个“宽仁”的好名声!
八王、允升自是谢恩。李顺容也因保护赵允升有功而被晋封位份,提升了供养的待遇。各方皆大欢喜。
解决了后顾之忧,八王心中自是畅快,跟紫云说起紫冰的长进。紫云笑道:“当时要不是云龙,紫冰怎么会这么快就开悟了?该给他记一大功。”
“紫冰性子太冲,云龙温润包容,倒是缓和了不少。这次回来平和多了。”
八王称赞着,倒想起一件事来:“听说她外婆去世了。哎……这一个月她也是经历不少。就怕她一散劲儿、一回想,再难过起来,你多陪陪她。”
紫云笑道:“还用你说?”
“也不用太担心。我瞧着紫冰心里是真的想明白了。以后能放下心结轻松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