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体验,我无法形容心中的震撼,总之非常非常的惊人。你自己试过吧,应该能理解我心中的那种感觉。”
意犹未尽地摘下了头盔,向陆舟道了声谢谢的陈玉珊手中捧着热水,回忆着先前那片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时间竟是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顿了顿,她继续说道。
“我一直想去环游世界……感觉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别说是环游世界,连异世界都能去了。”
和陆舟一样,在选择了一项毕生的事业之后,她同样放弃了许多东西。如果是以前的话,她还经常背上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现在的话这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美好的理想。
别说有没有时间。
以她现在星空科技CEO的身份,和她接触到的那些商业、乃至非商业性质的机密,随便乱走的话反而不太安全。
这个技术,对她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听到这个有趣的想法,陆舟笑了笑说道。
“那恐怕有些难度,大多数虚拟实体其实是借用你自身记忆库中的印象,通过大脑的模糊运算……通俗点就是借助脑补来实现的。越是复杂的场景,构建起来便越是困难。如果只是一片草原的话,我只需要对颜色,形状等等几个有限的参数进行设定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想在虚拟现实中还原上京市的原貌……我们恐怕还得专门针对这套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专门的建模工具,深度挖掘这套系统的潜力才行。”
简而言之,如果将整套设备套用PC的设定,神经调整解调器大概扮演着类似于CPU一样的角色,而显卡则是由大脑中负责生成图像的那个部位直接担任。
问题也正是在于此处,人脑对于图像的处理方式,和计算机的显卡从根源上,就是基于两套完全截然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
其中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在于,一般芯片采用的都是逻辑运算,对数据的处理是精确且线性的。而大脑采用的则是模糊运算,对于信息的处理是非精确、非线性的。
而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针对大脑编译的程序,和针对显卡编译的程序,在编译思路上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大相庭径的思路。
举个通俗的例子,想要通过这套虚拟现实系统构建一个场景,他并不需要将整个场景的每一处细节都用画笔画出来,只需要程序性地设定一片草原,草原上有很多草,它们是蓝色的,大概有多高,甚至换句话说像哪种草,就能完成整个场景的构建,并且这个场景能够很轻松地被绝大多数的大脑“读懂”。
就像陈玉珊在沉浸状态下看到的虚拟实体一样,甚至能够看清楚草叶上的纹路。
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见过草长什么样子的,即便现实中没有看过草原,在影视作品或者互联网的图片上或多或少也都看见过。
然而如果这片草原上不只是草,还有一栋房子的话,他就必须挖空心思地去描述,这个房子具体长什么样,还是豪宅还是小破屋,几扇窗户几扇门等等,而且还不能用“像钟山国际某教授的别墅”这种笼统的描述,
毕竟草坪这种东西大家都见过,而陆舟自己家的别墅,除了他的亲人朋友邻居之外,也只有他自己才见过。
这套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根据信息设置的差异,即便是同样一段数据,经过不同大脑的模糊处理,呈现在不同人“眼中”的景象,可能都是存在细微差异的。
但由此,这也诞生了一个问题。
那便是如何用程序性的语言,“完备”地描述一个所有人都没见过的东西,并且将这种精度上的误差降低到最低。
毕竟,互联网的最大意义便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如果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而不是那个东西本来应该呈现——或者说开发者希望它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