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一役(1 / 2)

吃货唐朝 肥皂快乐水 5221 字 2020-04-02

唐朝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实力强大,尤其是经过了李佑在西域、波斯等地区的拓土开疆,已经在君臣乃至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了一种强大的心理优势。

这种藐视一切敌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来之不易,必须不断地强化,才能够真正地融入民族的性格,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失败,再加上李世民第一次东征的失败,已经对唐朝人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不仅仅是百姓,就连朝中的重臣们,也对高句丽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种恐惧心理,表面上说起来没有什么,比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包括阴弘治在内的人,让他们拿唐朝和高句丽进行比较,他们也认为唐朝比高句丽强大。

可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对征讨高句丽都不看好,这就是他们不肯承认,却隐隐约约的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而这种想法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只要是一提起东征高句丽,他们第一感觉就是要表示反对。如果问他们,是不是怕高句丽,大家都不会承认,只会承认自己有些担忧。

可是,担忧本身就是怕。

这绝不是一种好现象,这说明在唐朝的大臣和百姓心目中,仍然没有树立起认为唐朝无比强大,进而藐视天下的那种精神面貌。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将来在征讨吐蕃或者其他强大的外敌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立场就会产生动摇。

大家既然能够像对高句丽这样一个敌人产生妥协,那么对其他的敌人进行妥协,也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慢慢的,这种妥协的思想,会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民族的心态就会形成消极懈怠,甚至畏敌避战的思维模式。

华夏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塑造民族性格的关键时刻,唐朝可以失败,但是不能因为惧怕失败而对敌人进行妥协。

唐朝人必须要有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战胜一切敌人的坚强决心。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不断的胜利去强化这种必胜的信心。

李世民御驾亲征,失败了一次不要紧,以唐朝强大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持他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很多次御驾亲征,直到彻底消灭高句丽为止。

试想一下,有灭掉高句丽这个例子摆在这里,任何的敌人都会对唐朝望而生畏。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得罪了唐朝,就会面对无穷尽的打击,直到灭亡为止,不死不休。

这就是大唐所需要的精神——有敢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因此,李佑坚决支持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一定要彻底消灭高句丽。

只要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灭掉高句丽,整个唐朝的精神面貌,将会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唐朝的君臣军民,将不会再惧怕任何的外敌。

同时,建立在隋朝基础上的唐朝,能够战胜隋炀帝无法征服的敌人,就足以证明唐朝比起隋朝更加合理,更加强盛。

因此,这一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攻打高句丽用不着李世民御驾亲征,正如前文所分析的,他亲自统率大军,会束缚将士们的手脚,从战术上来说得不偿失。

然而,李世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威望会影响到今后唐朝的许多代皇帝,因此他一定要开个好头。必须由他御驾亲征,来完成对高句丽的灭国之举。

李佑决定暂时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支持李世民打下高句丽的事情上来。

两仪殿,书房。

午膳过后,李世民的心态已经恢复了平和,他和李佑回到书房,想继续谈论征讨高句丽的事情。

李佑望着面带疲惫之色的李世民,心疼地说道:“父皇,反正下午还要讨论这件事情,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