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震惊的成了李文音的形状了......
好听吗?好听就算对了!
音乐持续的进行着。
在这样的音乐之中,人们忍不住想到。
如果持续下去,会诞生多少陌生却优美的旋律?
数字是无穷无尽的,那么是否证明,音乐的这十二个半音,也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呢?
静静的听着。
而一些了解音乐,或是懂得钢琴的人,却震惊于另一方面。
不是圆周率好听。
圆周率本身无规律,李文音只是按照规划,用右手弹出其数字转变的音符八度而已。
好听,全是因为左手的分解和弦!
这个和弦,配的太妙了!
即使是并不好听的右手圆周率,也在和弦的衬托下,变得无比优美了起来。
你有本事把和弦去掉啊!
这个和弦又不难!
哗众取宠吧,跟圆周率有个毛关系,听就听了个和弦而已......
祖传和弦,我上我也行......
和弦配的好,母猪也上树!
但这些言论,并没有持续很久。
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懂哥,也只是网络上的而已。
他们的作用......一般就是在于心里发酸,然后瞎鸡儿抬杠。
然后引出更加懂的哥。
毕竟.......这么简单的尝试,为啥我没想到?!
b全让他装了!我酸一下合情合理吧?!
.......
有些震惊于李文音创意与处理的人,当时就不乐意了。
一般来说,半瓶子的人才最喜欢晃荡。
和弦确实很重要,但这首曲子,也远远不完全是和弦。
这么简单的和弦配的这么好听,难道不是实力吗?!
真就是纯杠,按你们的说法我觉得贝多芬也没啥nb的,音乐翻来覆去不就那几个音吗?!你们咋没去当第二个贝多芬?
这么简单却巧妙的搭配,你怎么想不到?
真就是人均作曲家。
这首曲子充分的说明了琶音的重要性.......
这就是强者的世界吗?!
怎么和右手没关系?李文音用和弦,弥补了右手圆周率僵硬的旋律空缺,而且用圆周率尝试作曲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创意!
流淌的旋律继续的进行着。
纯粹数学的描述。
没有掺杂任何的感情。
但这充满了理性的数学之美,却不知为何,莫名的让人有些感动。
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感动。
这圆周率竟是如此该死的甜美!
我有种直击灵魂的感觉,这是上帝的旋律......
我也是......看着圆周率的这一串数字,突然有种莫名的震撼,让我无法呼吸.......
你被圆周率锁喉了?滑稽护体.jpg
这个创意无敌了,scp012未完成的乐章?!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电视......
这首曲子......嘶!很圆啊!
李文音这样的尝试,并不难。
难就难在,如何想到这种创意上。
所有人都知道钻木可以取火,但在从未尝试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到钻木?
而所有的人都会说话,会写字,但能够将文字变成优美诗句的人,却寥寥无几。
但无可否认,这首曲子的优美,倒是确实有和弦的不少功劳。
与其说是圆周率带来的震撼,不如说是李文音的和弦carry了全场。
......
当开头的前奏,在停顿了片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