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 公开课!主题动机与音乐修辞学!(求订阅~)(3 / 4)

文音,是这一次公开课的讲师。”

拿起教鞭,指了指身后的投影屏。

“我也不做自我介绍了,不了解我的请上网查一下。”

“哈哈哈!”

台下传来一阵笑声,就连陈教授都笑着摇了摇头。

“啊啊!他好自恋啊!我好喜欢!”

“哈哈哈!就是这个味儿!熟悉的李文音!”

“不愧是艺术家里最离谱的,这个感觉我喜欢。”

学生们低头吐槽着,眉眼之间却甚是欢喜。

“看我们今天课程的名字,大家也能明白今天的内容了。”

“那就是作曲!”

李文音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看向了屏幕。

《作品的主题动机与音乐修辞学理论概念》!

学生们一滞。

主题动机?

这玩意是个学音乐的都知道。

简单来解释,那就是一首曲子的洗脑循环。

那么一个音节重复的选段,标志着一首曲子的主题。

后续的发展都是根据这么一段动机进行修饰的。

但是这个音乐修辞学?

似乎在哪里听过,但知之甚少!

“首先呢,主题动机这个东西,基本不需要我来解释了!但还是顺嘴说一说吧。”

李文音笑了笑。

“主题,就是一首乐曲所要描绘的主题,当然,并不是所有音乐都有主题的。”

“动机,就是音乐中最容易辨识的结构,可以是一种节奏型,一段旋律,任何一系列的音有节奏的出现,就是动机,乐曲的发展,其实就是围绕着动机而来的,动机的发展构成了乐曲。”

“而一个主题,通常可以被理解为一段完整的音乐表达,独立于它所构建的整个作品。对比起动机,一个主题常常是一个完整的乐句或者乐段。”

“或许感觉有些分不清,但浅显来说,就比如拍电影,讲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主题,而动机,可以就是其中出现的线索,用来强调主题的。”

“放在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中,动机都是存在的,动机可以是一个符号,一种颜色,一种形状,一种声音,甚至可以是一种连续发生的拥有共同模式的事件,反复出现吸引人的注意,令人不禁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

同学们顺着李文音的话,再一次复习了以前的知识。

对主题与动机的关联,再一次加深了印象。

“而今天要讲的,是音乐修辞学!”

李文音指了指身后的投影屏。

“众所周知,一名作曲家的作曲技术水平高低,不在于他的旋律是否优美,这种旋律上的优美,很主观,或者说,在座的各位,利用和谐的和声,音阶递增递减,或是一些洗脑重复乐段,都可以满足一些听众。”

“而真正考验作曲家技术水平的,是动机的发展技术与手段是否足够充足且精妙,能够使得动机发展成一个整体!”

“而今天研究的这种动机发展的知名例子,当然就是我们贝多芬大爷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了!”

台下同学笑了出来。

贝大爷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那是被研究烂了的曲子。

《命运交响曲》!

“开头的,姜姜姜姜!!!”

“三短一长,这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节奏型动机。”

“但贝多芬之所以是贝多芬,命运也之所以是命运,就是因为他将这个短短短长的简单动机,通过重复,对位,模进,时值变化,调性转移,音量大小强弱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变化,音域变化等等技术手法,让这段动机,变得丰富多彩,滚雪球一样的,才形成了整段辉煌万丈的交响曲。”

李文音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