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四 这一刻,李文音喷的像个战神!(求订阅~)(3 / 4)

创新精神,传统文化才得不到发展的,人家外行怎么了?人家至少付诸行动了,你呢?

快闭嘴吧,传统文化怎么没得到发展了?那么多顶尖大学的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那么多人才都还没出声呢,你就在这危言耸听咋咋呼呼了?你在这担哪门子心?

知道国家的扶持计划吗?知道业内一篇篇极其具有实践意义的论文吗?知道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吗?人家那边尽力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回过来是不是还得防着你们这种拖后腿的人?然后还得把那些网红抹黑了的文化艺术重新洗白?

求你们快歇着吧,你抹黑容易,恰钱容易,再想扭转传统文化艺术的印象的难度简直就是超级加倍加地狱模式,就这种所谓的创新,都t把桌子掀了,不叫抹黑?

李文音长叹一声。

在弘扬传统文化,在创新民间艺术的路上,最困难的地方,还真不是学术上的东西。

不是说只能靠他李文音,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发扬光大的。

音乐界,从来不缺天赋清奇的人才。

最困难的,反而是那些打着“民族文化创新”旗号,实则牛头不对马嘴恰烂钱的网红!!

他们拿着民族文化创新,以及刻意卖弄的“商业点”来获取巨大的流量。

但内容,却早已面目全非。

这其实就是一种“伪知识”,只不过毒害的不是人,毒害的只是被网红拿过来当印钞机使的真正的传统文化!

<唱歌博眼球的网红,却打着“黄梅戏”的名号圈钱。

如果真的没人站出来说话.......

那么这么巨大的流量,是否会让很多的人觉得。

“这就是黄梅戏,黄梅戏就是这个样子的!”

长此以往,很多人被带歪,人再把别人带歪,一代传一代。

这样可怕的流量,造成的影响本就是极其恶劣的!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民族艺术”这种事来说.......

最大的阻碍,反而是这群扯虎皮拉大旗的网红,与不明就里便跟风的网友们。

什么东西,都是破坏容易,修复难。

当一种错误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推翻再重建观念,总比在一片空地上新建要来的困难得多,这必然就意味着传播资源的浪费。

......

正想着,这名网友便回复了李文音。

李文音点开一看,露出了果然的神色。

人家不就改编个曲子吗?你至于这么上纲上线?怎么现实里找不到存在感了,在网上bb?

我就知道你肯定会这么说!

李文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讥讽。

你随便改编,我没说改编不对吧,这本来就是自己的自由,而且只要有人喜欢,它也是有娱乐价值的,但.......你改编的面目全非我不管你,但你既然都改成了别的东西,还拿“黄梅戏”来当你爆红的特殊词条是干什么呢?!

问题不在于你改编,更不在于你这样的改编技巧与演唱方式是不是侮辱了传统文化,而是在于......你既然给“黄梅戏”改成了另一种东西,就不要去打着“黄梅戏”的旗号来给自己博取流量,去误导那些不知道的人!!

就好像你和你老婆小刘离婚了,又找了个新老婆小王,然后逢年过节的还能对家人们介绍.......这是我的新老婆小刘?对吧,不都是你老婆吗?管他是改编前的还是改编后的,反正在你看来是不是都一样?打着以前的老婆名号说现在的老婆,你是不是打算骗保去啊?!

啪啪啪。

李文音越喷越上头。

上去就是一波极限的三连。

直接将自己积累的怨气全部喷发出来!

说实话,本来向着世界尽力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