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三 你的问题咋全是坑啊?(求订阅~)(4 / 5)

分之一,声便变成了倍半相和!”

李文音轻轻的说道。

“注意这里的不同,这里没有说同音,而是在说相和,也就是说,三分之一处的徽位与空弦,是和谐的,按在左侧这个三分之一处的徽位上,那么还剩三分之二的琴弦在发声,这便是五律定音中的三分损益法,取三等分去其一,剩下三分之二弹奏出的音,便与原音呈现出一个五度相生,所以他们之间是和谐的。”

“而古琴不仅仅这么简单。”

李文音指着其他的徽位道。

“看,这里是有其他徽的,所以,又有一句话是,数值五分之一,七分之一,那么声就不同又不和了!”

“这便出现了半音。”

李文音的话让于莉明白了所有的意思。

“也就是说.......老祖宗只不过是爱用五声音阶,而并非是只有五声音阶?”

“是的!”

李文音点了点头。

“其实,在广大的民间音乐中,半音的运用相当多,但这些运用了大量半音的曲子,也是有浓浓的华国风味,所以,这便是我所说的,五声音阶是华国风的标志,但绝不可能是华国风的全部!”

“所以回到我一开始的话题。”

李文音突然笑了。

“所以,运用这些并不想和的音来作曲,才是作曲的进阶,熟练的运用不和谐,对音乐的色彩变化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最大的例子便是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

“大量不和谐的那不勒斯和弦,调性可以说转变的非常夸张,但这种不和谐所营造出来的形式美,才能体现出创作者的能力!”

“也正是有了这不和谐的元素,这也导致了众口难调,每个人对同样的音乐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评判乐曲是否优秀的标准,首先便在于形式,紧接着便是赋予的感情,哲学思想,人文社会等等。”

“所以,音乐是否优秀,根本是不能去用好听或是不好听来评判的!”

于莉在脑海之中整理着巨量的信息。

其实,李文音说的很浅显,而且很易懂。

在发懵一段时间后,也反应过来了李文音的意思。

音乐的优劣,首先便取决于形式的优劣,而并非是好听不好听。

作曲没那么简单,众人感官也不同,一部分人觉得好听的东西,也未必能能被称为“优秀的音乐”,而一部分人觉得不好听的音乐,也不能说它“不优秀”!

一切的评判标准,是要回归乐理,回归音乐形式的本质。

在此之上,便看音乐包含的情感,抒发的能量,表达的价值观,赋予的哲学思想,这些更是影响音乐评判的东西。

.......

而延伸出的另一个知识,那便是.......

五声音阶是华国风音乐的重要标志。

可是却并非是华国风音乐的全部,华国风音乐也是有着完整的十二个半音!

或者,严谨点来说,那便是........主体框架为五声音阶,但还是会使用不少半音作为点缀,作为装饰,产生更华丽的变化。

就算一首歌曲,运用了大量的半音,但你无法因此便说它不是华国风,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烟花易冷》!

而这些东西,确实被不少人以讹传讹,或是不懂装懂,而造成了大众们的认知偏差!

“所以,我觉得吧。”

李文音笑了笑。

“在音乐人门槛降低的时候,我希望会有更多喜爱音乐,热爱音乐的朋友,大胆的去做你心目中的音乐,这样才会百花齐放,音乐才会注入新鲜血液。”

“但同时,也要保持谦逊,去学习,而不是去半懂不懂的装b,更不是去以讹传讹,自以为是,任何行业都是鱼龙混杂,门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