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打还是不打呢?”(1 / 4)

……

夏邦过去的井田制,耕地属于封建主,其公田却只占九分之一,其余九分之八都是私田,相当于1/9之税,只是种公田产出都是封建主的,农民也会没有积极性。

封建主互相征伐,财政需求增加,要增加公田比例,便会更令农民耕种积极性下降!所得极不理想!

于是,后来,自耕农经济、租佃制经济发展了起来,这两种经济制度下,农民种田,产出越多,自己所得就会越多,因此具有积极性,能促进生产力提高,地主所得也会越多。

云巅、冥黎却停留在“井田制”阶段,没有升级到小民自耕、租佃制阶段。

根据历史资料,领主对农奴压迫极深,盘剥达五六成。而由于土地稀少,一户农奴种地不过十几亩,年亩产不过七八斗。农奴所得不过五六石,根本不够吃,户均两三口人,弃老溺婴卖婴现象严重!

炎国北部有苍龙岭山脉,这山脉的形势分为三段,由西往东说,西面一段,方位是从西北往西南,中间一段,大体不规则的东西向;接着第三段,往东北方向弯折而去!

这山脉北面,有大戈壁沙漠,人迹罕至。以大漠为中心,便有漠南、漠东、漠北、漠西这些区域。

这些地方为大草原,蛮夷大小部落所占,搞的是游牧经济,牲畜有马、牛、羊和骆驼。食物来源则主要依赖这些牲畜的肉和奶,辅以捕获的其他动物肉类和少量粮食食品、野生植物等。

由于吃肉多,故而蛮夷体格强壮,胜于夏邦耕种农业经济的百姓。

游牧经济决定了他们必须逐水草而居,并根据季节干湿,转换草场。

其人口规模,受限于牲畜,而牲畜的数量又受限于草场!

因此,谁占有的草场地盘越大,牲畜便会越多、人口便也就会越多、实力便也就会越强!

草场规模是固定。

而牲畜、人口是不一样的。

当人口少的时候,草场丰富,各部落都可以有足够的草场,都有的吃,于是,彼此之间,便少矛盾——谁特么没事干,会去与人拼命厮杀呢?

小部落依附大部落,大部落也互相和平相处。

在这样的总体的和平状态下,人口逐步繁衍,所需食物增加,所需牲畜增加,所需草场增加!

而草场是一定的!

于是,草原内部,便也会爆发战争!

百年前,漠北便出了个猛人,南征北战,统一大漠,建立大濛国。统一大漠之后,还不停歇,继续向周边侵略。娄地三路上的诸部也被他征服了。神州半壁江山都被他占了。

他往西南侵略,攻打了个叫乌茹国的地方,那国家,身处雪域高原。大濛兵至,略作抵抗,不敌,转头就投降,依附大濛,成为了藩属。

乌茹国经济以耕种、畜牧为主,也是[领主农奴制],奉行上师教,教主称尊主,世俗权力与神权力,都归于上师教。

乌茹依附大濛之后,“大皇帝”又开疆扩土了,十分开心,封上师教尊主为大宝王。

上师教传入。

大皇帝了解过后,大喜过望,推行上师教入大漠,更拜尊主为国师、帝师。

大皇帝为什么这么捧着上师教呢?

一则,是想利用这教力量,去制衡其他教派的势力。

二则,上师教统御乌茹,号称自创立以来,千年统治不衰,更长治久安!

大皇帝以为找到了解决大漠纷乱更迭的妙法——把上师教引进大漠!

大漠上的财政制度,是索贡制、上贡制。

大部落压小部落,小部落压更小的部落。

一级一级的压下去。

秋末冬初的时候,大部落首领派亲兵,组成索贡队,到小部落去,所到之处,连征带掠,肆无忌惮,抢劫财物,还虏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