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人才战略(求订阅)(1 / 3)

向阳镇电炉厂已经改名为向阳镇电器厂,新的厂房也已经建好,正在粉刷当中。

新厂房是为微波炉生产线而建立,等过几天粉刷完毕,电力线路都接好,微波炉生产线就可以正式安装了。

当然,光有生产线的设备还不行,李卫东还需要中野株式会社的技术支持。

对于1991年的中国而言,微波炉还是一种比较高端的家电,想要生产微波炉的话,还需要日本方面的技术支持。

而现在最让李卫东犯愁的,不是厂房,不是设备,也不是日方的技术指导,而是电器厂里没有技术员。

电器厂里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镇的农民,很多人连初中都没有毕业,虽然经过培训之后,可以上生产线完成流水作业的生产任务,可是做技术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能胜任。

现阶段李卫东所需要的技术员,不是那种搞发明搞研发的高端人才,而是能够在日常生产当中,解决技术性问题的人。

就是这样类型的人才,李卫东也很难找得到。

毕竟是乡镇企业,在人才招揽方面,天生就处于弱势。

在当时,大学生和中专生,都还是包分配的,李卫东也曾经想过通过这一渠道,去获得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到了人事局了解了一下,却发现这根本行不通。

中国恢复高考以后,高等教育采取的是国家、部门、地方三级办学的体制。

国家办学的高校,都是教育部直属院校,基本上都是未来的就985和211。这一类大学的毕业生全都是香馍馍,各种用人单位都抢着要,毕业生甚至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在毕业分配方面,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毕业生,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所在地可以适当的留成,比例一般是15左右。

不过这种教育部直属院校,都是在大城市,所以毕业生留成,也都是留在了大城市。

部门主管的院校,比如铁路部门的铁路院校、电力部门的电院校、石油部门的石油院校等等,都是为本系统培养专门的人才,原则上是系统内分配,国家也会根据需要,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成,然后分配到其他岗位上。

这两种高校的毕业生分配,根本就到不了地方一级,更到不了李卫东这种乡镇企业。

地方上自己办的高等院校,原则上是地方自行分配,当然国家也会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抽成。

不过可惜的是,青河能称得上是高等院校的,只有一个青河师范学院。

这是一个大专类的师范院校,专门培养教师的,在高校毕业生包分配的年代,考进师范就意味着一辈子的铁饭碗,毕业后无论分配到哪个学校教书,事业编是跑不了了。而且根据国家的政策,教师还是参照干部编制管理的。

抛开专业对口的事情不谈,李卫东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从师范学院的毕业生里挖人,先不说人家毕业生愿不愿意来,政策上也是一道门槛。

国家花钱培养了师范生,怎么能随便让企业挖走?

大学生分配是轮不到李卫东的,中专生分配,也无法为李卫东所需要的人才。

中等专科学校分为部门办学和地方办学两种。

部门办学依据是为本系统培养专门的人才,同样是在系统内进行分配。

地方办学的中专,地方上可以自行分配,李卫东想想办法,努努力去申请一下,倒是有可能申请来几个中专生。

然而青河这种小地方,只有三所中专,分别是农校、卫校和技校。

农校培养的是农业方面的人才,比如农业技术员、农机技术员;卫校培养的是护士和药剂师;青河市的技校有四个专业,分别是车工、钳工、焊工和电工。

也就是说着三所中专的毕业生,做微波炉的话,专业都不对口。

既然无法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