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里面抽出另一份cds合同,可能是另一个套娃的合同10号,然后他再去找另一个套娃的合同9号,再以此类推,又经历了一个麻烦的过程。
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骚操作就是,把一大堆套娃的合同10号,塞进cdo里面,这样买家根本就不可能查清楚,cdo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n比喻成开盲盒,但实际上这东西比开盲盒还狠。
盲盒这东西,也只是你开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当你把盲盒打开以后,里面有什么东西一目了然。
&n,不光你买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就算你买了之后打开一看,你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而由于cds的套娃实在是套的太多了,所以有些时候,负责对cds进行拆分重组的金融机构,自己都搞不清楚我这个cdo里面卖的是什么东西!
无论经济学还是社会学,这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你一个卖东西,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而且这东西还卖了几十万亿美金!
这种稀里糊涂的金融产品,怎么可能没有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引爆,也难关全球经济跟着吃瓜落。
华尔街的骚操作,最后弄的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卖的cdo里有什么东西,投资者就更搞不懂了,而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
作为投资者,我都不知道自己投资的社什么玩意儿,那我该怎么选择产品?市面上有那么多cdo,我该投资哪一款?
而这个时候,专业的评级机构就有用武之地了。
&n里面都有什么东西,但是可以去看cdo的信用评级,评级高的,那肯定就是信用好的产品,评级低的肯定就是信用差的产品。
这就像是我们平日里看电影和电视剧,你不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又不想开坑踩雷,那就看一看这部电影的某瓣评分。
一看某瓣评分9分,那肯定是部好电影,完全就敢于入坑了,甚至会觉得错过的话很可惜。即便是压根没看懂电影讲的什么,也会本能的觉得这是一部牛比的电影。
若是一看某瓣评分2分,那就肯定是一部烂片,看都不想看,即便是看了,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尽可能的在电影里面挑毛病。
电影的评分,帮助观影者挑选了电影,而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就是帮投资者挑选了要投资的产品。
&n产品,虽然他搞不懂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但是当他看到标准普尔对这款cdo的评级是aa级时,就会觉得这是一款信用还不错的产品,值得去投资。
而当他看到标准普尔给这款产品的评级仅仅为c级时,这时候投资者就会知道,这款产品的信用比较一般,投资的话要面临比较大的违约风险。
在理论上,信用评级也没有问题,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评级机构专业和公平的基础上。
问题就是无论是标普,还是穆迪,都是商业机构,人家是指望着评级吃饭的!
&n一个比较低的评级,那么他们就失去了这个客户。
结果就是,进入到2007年以后,无论是标准普尔,还是穆迪,对于美国cdo产品的评级,从来没有低于过a级!
&n产品,里面可能都是次贷有关的cds,不光是有一堆套娃,而且这些套娃都即将面临违约,真要是评级的话可能连b级都评不上,结果标普和穆迪却给了人家a的评级。
当投资者看到这个a的评级,也就上当购买了。
这就像是某瓣评分非常高的一部电影,结果你看过以后发现拍的是什么烂玩意儿!然后恍然明白过来,那么高的分数肯定是花钱刷上来的。
&n产品也是如此,只不过当他们醒悟的时候,已经血本无归了。
李卫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点名了美国评分机构对于cdo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