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反映出当前国人对优秀科幻文化产品的关注和喜爱。“2019年全国科幻周边产品品类总和超过1000种,市场总体价值约为13.5亿元,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2019年初《流浪地球》电影热映带动的大众对科幻的关注度。”在2020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在发布《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时说:“中国科幻产业平稳向上发展。2019年我国科幻产业总值658.71亿元,比2018年的456.35亿元有所增长。”
根据该报告,在科幻图书方面,2019年全年出版新书385种,相比于2018年减少了约10.90。虽然2019年度新书出版整体趋于保守,但仍然远高于2016年和2017年。在数字阅读方面,2019年科幻类型的数字阅读市场规模约为6亿元,同比增长40。科幻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在有声阅读方面,2019年科幻有声阅读市场规模约为8000万,同比增长33。
蓬勃的市场反映出人们对科幻这一“最具创新力”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
然而,数据中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这份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报告还显示:科幻影视整体还是比前一年有所下降;科幻图书在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1022.7亿元码洋规模中占比1.30,较上一年的1.40有稍许下降。
究其原因,或可从科幻图书市场过度依赖头部畅销书中窥出端倪。目前基本以《三体》《银河帝国》、凡尔纳科幻系列撑起绝大部分科幻图书市场。例如《银河帝国》系列2019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总码洋超过4000万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科幻类文化产品种类多,市场大,但优秀作品不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幻文学作品后继乏力等问题。读者和观众怀着好作品能更多些的期待,面对“吃不饱”“不解渴”的现状,可能就会放弃消费和关注。
“中国科幻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挖掘。”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我国目前诞生了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看似离大众遥远的内容通过科幻的想象融入国人的认知,让科幻意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人,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好的科幻作品什么样?
需要反映科技时代风起云涌的变化
“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已逾百年,它的萌生、发展和兴盛,始终与中华民族争取民族复兴、建设伟大的现代化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眼里,几代科幻文学作家在大地与星空之间的翱翔与书写,为中国文学开辟了绚烂雄奇的风景。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科幻文化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我国的科幻界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科幻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
继《三体》《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还能不能更加“解渴”?这是科幻领域在“十四五”期间要作答的一张考卷。在吴岩看来,目前在科幻作品内容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没有大的差异,同样关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新变化,但我们需要一些有特色的、不同的作品,这才是科幻创新的本质。
该如何破题?“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需要对科技时代发生的风起云涌的变化有充分的感知力,并将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反映到科幻作品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认为,科幻创作应该反映时代变化,打破小圈子,积极跨界,打破科学、人文、艺术、教育之间的隔阂,与“圈外”融合,才能营造共融生态,产生更大动能。
科幻产业要兴旺发达,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