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仁杰因为铁板桥的事,都没等到订婚的日子,便又匆匆的回去了,临行前一晚,萧挺将萧仁杰叫到书房,看着萧仁杰疲惫的样子,萧挺不禁自责道:“仁杰,叔父没用,到现在也只不过是个礼部侍郎,帮不上你什么忙,叔父枉为萧家家主啊。”
萧仁杰连忙劝慰道:“侄儿从小父母双亡,叔父与婶娘一直将侄儿当成亲生儿子看待,侄儿对此感激不尽,现在侄儿能为萧家做些事,此乃侄儿份内之责,叔父千万不要自责,在侄儿看来,叔父是最好的叔父,也是最好的家主。”
萧挺听到这话很是欣慰,点了点头道:“好了,都是一家人,客气的话也别说了,你堂弟仁安正在准备明年的科举,这次就让他跟着你一起去吧,还有便是叔父已经与安南侯商量过了,安南侯也同意了你和婷婷的亲事,纳吉、采问这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叔父会帮你的,到时候你就老老实实的回来当你的新郎官就行了。”
“多谢叔父,只是仁安今年才十五岁,跟着我出去是不是有点不妥啊?”萧仁杰皱着眉头问道。
萧挺摇了摇头道:“没事,这次考不中也不要紧,就当试试水了,天天窝在家里读死书有什么出息?还不如跟着你去外面看看世面呢。”
“叔父所言甚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要叔父与婶娘舍得仁安吃苦,仁杰自然不会有异议。”萧仁杰笑着回道。
萧挺摆了摆手道:“不用说了,就这么定了,明早仁安跟着你一起出发,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你也抓紧回去休息吧。”
“叔父,侄儿告辞。”
萧仁杰离开后,冯央与萧家敲定了冯婷婷的婚事,便也回岭南了,顿时整个京城便平静了。
这时已经快到年底了,贞观二年虽说没发生什么战争,但也是不平静的一年,李俊总结一下今年的得失,最主要的成就便是大唐通过徐州大疫这件事,在内阁与华山等人的协助下,终于搞出了华夏有史以来的第一本《应急预案》,这个预案与后世相比,还是很粗糙,但李俊相信有了这第一本,日后大唐在应急方面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第二个便是李俊通过琅琊郡的事,把开海这件事抛了出来,对于开海这件事,诸子百家各有论点,但还是同意开海的人居多。
第三件事也是很重要的,那便是李俊安抚了岭南冯家,有了冯家的帮助,明年对夜郎三国的南征就会轻松很多,狮子搏兔,尚使全力,李俊不会小看任何一个对手,所以每次战前,李俊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看着在自己手中蒸蒸日上的帝国,在腊月初一的家宴上,李俊不禁多喝了几杯,醉倒在了长乐宫。
李俊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很少住在长乐宫了,这还是这几年的第一次呢,卫太后看着醉酒的儿子,不禁有点心疼,他才十九岁啊,就肩负了这么重的责任,真是可怜啊。
为此卫太后特意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宫女秋雅去照顾李俊,看着秋雅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卫太后不禁笑道:“秋雅,你从小看着皇帝长大的,本宫不信你对皇帝一点喜欢的意思都没有,现在你也老大不小了,本宫真心希望你可以把握好这次机会。”
“太后恕罪,就是给秋雅十个胆子,秋雅也不敢诱惑陛下啊。”秋雅误会了卫太后的意思,连忙跪下请罪道。
卫太后扶起秋雅叹道:“你这孩子就是死心眼,本宫可没有怪你的意思,本宫真心希望你能和皇帝在一起有个好的结果。”说完也不听秋雅的解释,便带着人离开了。
卫太后带走了所有人,就连何申今夜都不能近身伺候李俊,这是卫太后的死命令,何申也只好老老实实的蹲在长乐宫门口看门。
所有人都离开后,秋雅看着醉酒的李俊,心中非常忐忑不安,但还是鼓起勇气来到床前,准备将李俊的外衣脱下,李俊迷迷糊糊的说道:“怎么这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