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倌郑重的对吕行行了一礼道:“吕兄,回去替我谢谢伏师。”
吕行连忙扶起王倌道:“王大人,此事老师只是举荐,真正欣赏您的才华的人是当今陛下,未来太子殿下每月也会抽出几天时间去皇家学院就学的,还请王大人好自为之。”
“王倌明白。”王倌虽然很平静的回答道,但眼中的激动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
孔儒见此,也只好冷哼一声,便讪讪的坐下了,这家伙很有可能未来能当帝师,自己还是不要得罪的太狠了。
至于其他众人,则对王倌抱着羡慕的眼神,其中就包括夏侯恩与董钟二人,大家都觉着鲁儒已经快完了,但没想到当今陛下随意的一个举动,就将濒临绝境的鲁儒给拉了回来,这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学派的振兴,最主要还是要看是否受统治者喜爱?
想通了这些,大家对待这次儒门大会的态度顿时庄严了很多,今天儒门必须商量出一个让当今陛下喜欢的宣言出来,这关系到每个人的荣华富贵,马虎不得。
董钟也看明白了这点,所以立刻站出来说道:“好了,大家的恩怨就不要在这里解决了,等到大会结束后,大家随意辩论即可,现在老夫就说正题吧,儒家现在各自为政,这很容易被其它学派打压,甚至也惹的陛下非常不喜,所以今日来找大家来,第一个要商讨的便是制定一个共同的纲领,此纲领一旦制定出来,所有儒家弟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一旦有违反的,逐出儒家,永不录用,大家可有异议?”
“吾等无异议。”众人连忙回道。
这时又是孔儒第一个站出来道:“既然如此,那孔某就先献丑了,孔某曾研读夫子之书,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一百多次,这说明“仁”在孔子思想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所以孔某认为儒家需要遵守的第一个纲领便是“仁。”
夏侯恩摸着胡须认同道:“孔兄所言极是,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以,夫子所谈的“仁”最重要的便是“从心”开始强调所谓的仁应发自内心,真正地爱别人,内心通过学习,阅历掌握了仁德,并由此将“仁”作为自身的构成。这样才是真正的“仁”。相反,万
恶之源正是因为“人心”不“仁”。
孔儒随意的拱了拱手道:“夏侯大人果然家学渊博。”
董钟咳嗽一声道:“既然是夫子的教诲,那我们自当遵循,将“仁”放到第一条纲领中,大家可有异议?”
“无异议。”众人异口同声的答道,于是董钟便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仁”字。
见孔儒抢先了,王倌坐不住了,站起来说道:“吾也曾博览群书,发现夫子的有教无类的理念也颇受百姓们欢迎,在夫子眼中,学生无论贵贱,均可接受教育。夫子的弟子中有贵族,如南宫适、司马牛;
也有贱人,如子张;有善于货殖的富豪子贡,也有瓮牖绳枢的贫民原宪。可见,夫子破除了受教育者的等级界限。其二,不论品行高低,均可进行教育。孔门弟子中品类很不齐一:有的原来是性格粗鄙的人或者是行为不端正的人,有的甚至是盗贼。他们经过教育培养,都能去恶向善,成德达才。《荀子·法行篇》记载:“南郭惠子问于子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既云杂,可见是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其三,不分地域国别,广泛招收弟子。据记载,孔门弟子的地域籍贯,包括了鲁、卫、齐、宋、陈、蔡、郑、薛、吴、楚、晋、秦各国,他们年龄悬殊极大,大部分来自平民阶层。”
王倌说了一大堆,众人也听的很是入迷,就连与王倌不对付的孔儒也对这番话表示认同,孔儒站起来对王倌拱手谢罪道:“王大人,刚才是孔某孟浪了,请王大人多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