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说不清,道不明(2 / 3)

剑断化蝶 益鸟羽中 275 字 2021-12-18

具来制作完成的翡翠制品,目前主要存世的是明代末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盛产时期是在清代后期与民国时期。”

陈松看着身穿唐装的王会长,问道:“敢问老先生贵姓?”

郭春一拍脑袋,一脸歉意地对陈松道:“忘了给你介绍了,这位是古玩协会的王会长。”

陈松对王会长拱了拱手,问道:“王会长,既然古翡翠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是否表面都会有包浆的出现?”

王会长回道:“所有物件时间久了都会起包浆。”

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视乎有些明白陈松问话的用意,而那名玉商心中变得有些不安起来。

陈松指了指那名游客手上的镯子问道:“那请问这件有包浆吗?”

王会迟疑了下,回道:“并无。”

他身为古玩协会的会长,对于卖古玩的商家做法是心知肚明,或者说大家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这古玩行业与众不同,物件都是真假共存,这当面拆自己行业的台并不是一件好事,身为会长的他也只能针对物件有一说一,毕竟在场的都是明白人,只要看一眼实物就能知道有没包浆。

陈松看了眼游客手上的镯子,问道:“既然并无包浆,那可否说明此镯子不具备明显的年代特征?”

王会长看着古董商,有些纠结,道:“所有古玩我们看新老的都是看器物的包浆和工艺,工艺符合某个时期特征,包浆又跟得上,我们才断为到代,可这古玉和其它古玩有很大的不同,有些重新抛光,会导致包浆消失,而工艺却还是那个时期的,只不过价值上会变得很低。”

在场的古玩商皆认同的点着头。

王会长这话并没正面回答陈松的问题,但也道出了古玩价值的定义。

很多古玩的价值都是以包浆的成色和厚薄来定义价格,尤其是玉器类,玉器一旦重新抛光失去由岁月留下的包浆,其雕刻工艺虽然还是属于那个时候的话,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陈松问道:“那这件是否属于重新抛光?”

那名古董商抢先答道:“应该是。”

众古董商不由皱起了眉头,心中有些不喜。

一件古董给一百个人看,就会有一百种说法,没有一个百分百能定义的答案,但古懂本身是会说话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依据器物的特征来判断,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没法去解释,所以这行就有了全凭自己眼力来购买的不成文规矩。

行内之人讲究看实物说话,那手镯根本就没抛光过,这种睁眼说瞎话的事,对外行人说说可以,对行内人说一次就够了,只要被懂行之人认出是赝品,就算承认也无伤大雅,并不会让人笑话。

另外古玩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不仅证明了历史,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流传下来,收藏不仅改变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收藏者的精神生活,在收藏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每一次都能起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收藏者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文明人。

他们平常卖古玩,除了谋生,更多的是喜欢和老物件打交道。

自古玩古玩的都是懂货的文人雅士,他们生性洒脱,古董收藏并不只是为了钱,在购买时不仅看货还看人,东西再好,卖的人不行的话,他们哪怕再喜欢也只会高傲的离去。

所以卖的人除了货品够硬之外,还必须得有足够的涵养,不然绝对做不大,甚至有好货也卖不掉,砸在手里。

可这名古玩贩子,坚持咬死己见,还毫无意义的争论到底,完全没有对古玩的谦卑心态,根本就不是一个古董商所为,反而像是为了赚钱,毫无底线,在撒泼赖皮的流氓。

陈松心中亦有些无语,对王会长问道:“王会长,评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