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磨镜者(2 / 3)

剑断化蝶 益鸟羽中 251 字 2021-12-18

技术的提升,人们慢慢开始使用铜、锡等来制作铜镜,直到盛唐时期工艺才成熟。

王泽看着暗淡无光的镜面,道:“那它磨镜后就能恢复?”

“可以的。”

王会长笑道:“这面铜镜的镜面保存得非常好,没有被腐蚀得锈迹斑斑,只要磨镜后就能用来照人。”

王泽好奇地问道:“那要怎么磨?”

陈松思索了下,道:“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

“什么意思?”

王泽听得一脸懵。

“意思是用毛毡蘸取玄锡粉末,然后在镜面上面反复摩擦,铜镜就可以光洁得照清人的面貌。”

王会长解释道:“铜镜想要照清楚人影,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把一面磨得非常光滑才可以,这种工作,只有磨镜工才能做到,并且要每周护理。”

铜镜中铜的比例一般占70左右,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发生反应,所以古人每周都会给它们做一次“护理”,于是就诞生了磨镜工,其实就和磨刀、磨剪子、戗菜刀一样的工种。

因为锡有一种特性叫做‘锡疫’,就是锡在低于13.2c的温度时,会慢慢的由白色的金属状转变成灰色的粉末状,温度越低转换越快,于是,古人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锡生成粉末作为磨料,再通过不断的研磨,使得铜镜表面平整光滑。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中曾提及此物:“制作古铜器之法以水银杂锡末,即今之磨镜药也。”

水银很容易,但想将锡研成粉末,这在现代来说也是需要大型设备来完成,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难怪古代镜子是有钱人才能用,这保养的程度比现在汽车还费劲啊。”

王泽听完后,是暗暗咋舌,他皱着眉道:“现在都用玻璃镜,去哪里找磨镜者?”

现在镜子都是玻璃镜,坏了或者不清晰都是直接换过一面,哪里需要人磨,这磨镜者估计早就没了,自己反正是第一次听,更不要说见了。

“磨它干嘛?”

陈松没好气地白了王泽一眼,道:“这是古物,要的就是这种原汁原味,磨了之后上面的氧化痕迹、皮壳都没了,价值会大打折扣的。”

“没错,我之前遇到很多铲地皮的人,他们拿过来的货就是洗刷过的,有些还用钢丝球刷得干干净净,还有人拿去抛了光,看起来像新的一样,整得我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王会长想起那些被清洗得如同新作之物的古玩,心痛不已。

这古玩外面包裹的那层包浆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买家最看重的,那些人倒好,明明一件品相很好的古玩,就因为脏,以为清洗抛光后能卖更多钱,没想到却是弄巧反拙,变得大打折扣,甚至一文不值。

铲地皮是指那些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他们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开店的古玩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陈松道:“要是个个懂行,每一件都保存完好,不去损坏,那现在古玩就不会那么昂贵了。”

“那也是。”

王会长点点头。

陈松问道:“这镜子您给我个数,我也不还价,行的话,我也拿了。“

王会长思索了好大一会,才回道:“一千方吧。”

一千万,比刚才定窑划花八棱大盌足足贵了两百五十万,这价格陈松也不是不能接受,因为这面海兽葡萄镜镜无论工艺还是完好程度,都无可挑剔,它的级别比起窑划花八棱大盌只高不低。

“要了。”

陈松将海兽葡萄镜用红布包裹起来,装回锦盒中,拿起手机转了一千万过去。

一旁的王泽看到陈松的账号余额剩余七千多万,不由暗叹这收藏果然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