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永宣青花的区别(2 / 3)

剑断化蝶 益鸟羽中 259 字 2021-12-18

案,多为寿桃、石榴、佛手或寿桃、石榴、枇杷等,寿桃寓有“长寿”,石榴寓有“榴开百子”,佛手谐音“福”,三果纹寓有多寿、多子、多福之意,故三果纹又称为“三多图”。

第二件是高35厘米左右的梅瓶,造型规整,比例和谐,俊秀稳重,端庄大方,小口短颈,丰肩弧腹,胫部内敛,圈足微外撇,胎体细腻洁白,器身以釉里红绘立龙及火焰纹,龙体态修长,龙角、须发皆细细描绘,鳞片细密排列,有浓淡效果,层次感好,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青花楷书款。

梅瓶一词,乃后冠之名,此形自唐已有,赵宋初兴,元后延盛,其圆肩小口,上宽下敛,形姿优雅隽永,风靡千年不衰,初为酒坛以用,至元明之时,梅瓶或仍为盛酒之皿,但又因梅瓶细口圆肩,尤为雅致,渐为插花陈设之用。

陈松将梅瓶的外壁抚摸一遍后,又打着手电,检查了下内壁,发现器身光滑整齐,没有接胎的痕迹,暗道这件瓷器的修胎技法精湛。

梅瓶因为体积大,它的口部、颈肩部、腹部、胫部和底部都是采用分段制作后粘接,这件梅瓶除了外壁能略微摸到有一点点拼接痕外,肉眼根本看不出,可以说修胎工艺做到了极致。

用放大镜看了下用釉里红绘画的龙纹和火焰纹后,微微摇了摇头。

梅瓶为历代瓷器造型中格调最为高雅的重要器型之一,自宋元以来,价值品质都高于同类,康熙朝更是经典的陈设御瓷,品类多样,装饰丰富,而且量少而质精。

这件梅瓶的釉里红烧制得可以说很不理想,浓淡不均,而且有很多地方发黑,要是光线再差些,都能叫釉里黑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得事,釉里红完全是靠铜元素来呈色,对窑炉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严格,属于呈色不稳定的器物,想烧出色调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釉里红瓷器非常不易。

康熙时期刚复窑,工艺还不成熟,就算是釉里红烧制成熟得不得了的明代洪武年间,也经常烧不出满意的颜色,成品率是极底,以致有句话叫“要想穷,先烧红。”

第三件同样是个高度差不多的梅瓶,形制规整,器型秀巧,通体青花为饰,颈部一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绘有折枝石榴、荔枝、莲花、牡丹等花果纹,果实饱满,花盛叶蔓,生机勃勃,有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足墙绘蕉叶纹,上下交错,疏朗俊逸,胎体细腻,白釉温润肥厚,底部圈足露胎无釉。

全器典雅华美,俊拔秀雅中不失堂皇华贵之气象,纹饰绘制精细,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折枝花果纹,寓意“福寿三多”,三多果分别为蟠桃、佛手和石榴,“三多”意谓“多子、多福、多寿”。

陈松检查梅瓶一番,发现并未有落款,不由再次观看起梅瓶。

发现梅瓶的唇口外翻程度较小,整体造型显得更为隽巧修长,器肩浑圆,比例恰到好处,蕉叶仅画出中间留白的叶脉,不由会心一笑。

这梅瓶绘画的纹饰为明代特征,主题纹饰虽力保不变,但边饰渐见简练,绘饰多种纹样,然皆清新脱俗,绘折技花卉瑞果,每组以茎叶相辅,独饰已足雅,数组共缀一器,疏密有致,相互呼应,更是雅趣满溢,完全不同最早时候的青花满饰缠枝花纹的习惯,展示出强烈过渡的气息,为明代早期流行式样,因为明初朝廷令烧制瓷器,须由内府“定夺样制”,才会出现这种明显的过渡构图布局。

他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看起青花的发色,发现青花发色浓郁青翠,青花见锡光凝聚成斑,为明显的苏麻离青料特征,勾勒点染为永、宣风骨,宫廷气息浓厚,可以断定这件梅瓶的年代为永宣时期。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名称的来源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