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大藏家(3 / 3)

剑断化蝶 益鸟羽中 262 字 2021-12-18

瓷胎珐琅。

瓷胎画珐琅的创烧,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有密切关系。

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并进贡内廷。

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器以它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而深受皇宫贵族和广州地方官员和土庶的喜爱,由当时欧洲传教士的私人信件得知,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儿也很感兴趣,并力图使中国的珐琅工匠掌握这门技术,于是广州和北京内廷珐琅作的工匠分别在两地试烧画珐琅,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成功地烧制出了我国的金属胎画珐琅器。、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以后,随着广州和欧洲的画珐琅器制作匠师进入内廷,参与指导造办处珐琅器的生产,甚至亲自操作,画珐琅器的生产遂呈现繁荣景象。

康熙五十五年,经广州巡抚杨琳推荐,广东画珐琅匠师潘淳、杨士章,并有西洋人三名,法蓝(珐琅)匠二名,徒弟二名,进入内廷。

康熙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增设监造一人,显示出康熙皇帝对珐琅器生产的重视。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内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

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

王会长仔细看了下碗内外,才将碗放下。

“还有这对珐琅彩描金花卉纹蒜头瓶,当年战乱,听说我祖上为了保护这对瓶子差点被杀。”

就这样,古煜每拿出一件都介绍起藏品的来历,说得非常精确和详细,不是他祖上留的,就是他哪一年在什么地方买的,甚至有些购买期间的经历都说得一清二楚。

王泽听得是津津有味,虽然他不知道藏品的真伪和价值,但感觉这老头讲的故事还是挺吸引他的。

陈松和郭春听得是上下眼皮直打架,冷幽则面无表情地抱着包袱靠在墙上。

王会长再看完一件底部落款是“宣德年制”的青花璎珞缠枝纹僧帽壶后,对准备继续拿藏品出来的古煜道:“古老,时间紧迫,听说您也有不少翡翠原石,不如同时看吧。”

古煜闻言,脸色一凝,不悦地问道:“莫非王会长看不上我这些藏品?”<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