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孽啊!
竟然能将青铜簋123字的铭和18字刻款毫无错漏的读出,并且全部正确!
陈松激动道:“这簋是西县官物啊,王会长能否帮我拉个纤 。”
王会长和郭春像是看怪物似的看着陈松,张了张嘴。
发现两人的异样,陈松问道:“怎么了?是不是对方不愿意卖?”
“已经不是卖不卖的问题了。”
王会长苦笑一声,想了下,继续道:“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这个春秋秦公簋出土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西垂宗庙遗址王家东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被关中一名张姓古董商收购,贩运至省城兰州,因无识者,流传至南关商肆,用作厨中端盛残浆,后有识者发现非普通古物,以高价收购。到民国八年也就是1919年,春秋秦公簋为甘肃都督张广建以权挟势,占为己有,他离开甘肃时将此物带至天津,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张广建的后人以两千多元卖给大兴冯恕,1950年,冯恕的子女将春秋秦公簋等文物交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1959年,春秋秦公簋被移交到新建成的华夏历史博物馆展出,2003年,春秋秦公簋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春秋秦公簋详细的去向令陈松不由叹息一声。
这春秋秦公簋已经藏于国家博物馆,哪怕自己再想要,也是不可能的事。
何况已经出土的青铜器对保存的环境及其苛刻,他不认为老头子保管得比国家博物馆好。
陈松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事,将手机递还给王会长。
王会长问道:“这铭文我看样式和这件差不多,为何是西周不是春秋呢?”
他们做古玩生意的,实在吃过太多亏了,已经养成带着质疑的心态去看古董,只要是能整明白的问题还有一丝疑问,他们都不敢言一定能断代。
刚才他倒是从青铜匜的器形,锈迹等看出是西周晚期,但铭文的书写当时让他变得迟疑起来,因为铭文的字体和春秋秦公簋实在太相似了。
“不一样,字体还是有区别的。”
陈松解释道:“ 簋是王室重器,铭文字形是西周晚期王室所使用的标准书体,但上面是先墨书、后契刻模型、再翻范铸造而成, 这种文字直接影响了秦篆的产生和发展,和石鼓文一起,为秦始皇时期秦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对后来篆书及其他书体的创造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和籀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是从籀文演变过去的,时间比籀文的要晚很多,何况青铜匜上的铭文记载的也是西周时期的荀国器,并非春秋的荀国。”
荀国,也叫郇国,是一个诸侯国,在周成王初年,周文王的十七子姬葡分封商代郇国故地,即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山西省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东,都属于郇国的疆土,史称郇伯、郇侯,后为晋国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
郇国专职控制和管理重要战略物资食盐的生产与运输,后史简笔为荀国,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汾水又西径荀城东,古荀国也”,也就是今山西省的临猗县西南一带,盛产岩盐。
春秋初期晋国分裂,荀国曾经参与讨伐曲沃 ,当时的曲沃伯正是后来的晋武公,后为晋武公所灭 ,晋武公将其地赐封给大夫原黯,是为荀叔,又称荀黯,国主后人遗留国名转变为姓,秦朝后演变为姓氏。
《逸周书·王会解》对此也有记载:
成周之会,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
郇国,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国于郇。存灭:僖二十四年见,不知何年灭于晋。
荀国,侯爵,姬姓。存灭:桓九年见,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原氏,是为荀叔。
《毛诗.曹风.下泉》也有写道:四国有王,郇伯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