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个……”楼知府一边说,一边偷偷瞄了厉钰一眼。
卫若衣自然没放过这个细节,转头疑惑的看向厉钰。
厉钰面色平静:“坠英之战之后,有很多的信件从临郢关发往京都,大多都是百姓写的,也有一部分是镇守此地的官员上的奏折,大家所写都是一个内容……”
他顿了顿,语气中隐约也有了几分动容:“陛下,您的子民死得好惨,厉家军死得好惨,您为何见死不救!”
卫若衣呼吸一滞。
十一年前,竟然曾发生过这样震撼人心的事情。
临郢关的百姓和当时的官员,原来体内流淌着这样的热血。
一时之间,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敬佩的情绪涌上心头。
厉钰的解释还在继续:“那之后很一段时间,关内发出去的信件和奏折都必须要接受通政使司的阅查方可发出,如今倒是没有那么严苛了,信件方面已然回归正常,不过奏折仍是需要的。”
“对对,就是这么一回事了。”楼知府这时也弱弱的跟上了一句。
这也是他先前不敢说的原因了。
这事儿不管往轻了往重了说那都是议论朝廷议论陛下,他区区一个从五品的知府,说这话那必须得要掂量掂量自己有几颗脑袋够得砍才行。
至于为什么要接那么一句,那自然也是迫不得已了。
他不敢说的话,厉钰却当着他的面儿直接说了,他听了,要么就是装聋作哑不接话,要么就是接。
楼知府心里门儿清,虽然只有两种可能,但是却对应着几种结果:
其一,不接话,且两方心照不宣,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
其二,不接话,但在厉将军这里留了祸根,日后要么就是厉将军直接一些,想个理由将自己搞死。要么就是万一哪一天这些话被传出去了,那么厉将军第一个想到的自然还是自己,到时候就算是圣上怪罪,可这临郢关天高皇帝远的,以厉家的能力,在圣旨下来之前顺手捏死自己不也轻而易举?
其三,就是接话,直接把自己和厉将军绑到同一根绳上,只要厉将军不发疯抽刀把绳子砍了,自己就能一直安稳的绑着,没准,还能因为表忠心而捞着点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三种结果,第一种那就是赌,第二种横竖都是个死,唯有第三种指向一个“活”字,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了。
这么短暂的时间楼知府心里竟然转了这么多念头,这是上面两个人都没想到的。
而厉钰之所以会说,那理由还真的没有他想的那么深刻,他说,只是因为卫若衣问了,仅此而已。
“还有一个问题,你先前说奏折是出了临郢关便被通政使司的人拦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通政使乃是正三品大员,一向是在京都的通政使司府衙内的办公的,怎得跑临郢关外面来了?”片刻之后,卫若衣有了新的疑问。
绑在绳子上了,楼知府索性也没了那么多顾忌,主动的解释起来:
“也不算是在临郢关外面,更准确的说是在漠北州三大关口的中央。当年的事情发生之后,陛下为了防止再发生此时,监察的并不只有临郢关这一个关口,而是将漠北州三大关口全都监察了起来,最开始的时候是直接将通政使司设立在三大关之内的,后来慢慢的情况好转了,再放这么个机构在此处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恰好三大关边界有一个交汇的克己郡,是以后来便将通政使司统一搬到了克己郡去,如今凡三大关出去的奏折皆要先过此处。
至于通政使的问题,守在此地的通政使司也并不是京都来的正三品通政使,而是从通政司里派来的两把火。”
他这样一说,卫若衣才明白了,原来来这边的都是一群尚且无品的官员。
有一句话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