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命运(上)(1 / 3)

舛宋 云霄中的羽毛 4216 字 2022-01-10

看着满脸愤懑之色的曹文宏,宁远却没有感到意外。

无论作何选择,这头绪总要先理清楚,既然宋军在这利州路占尽地利天时,怎么的又把战局搞得如此不堪?而且在宁远的记忆力,似乎终宋一朝,在对外的战争中,就从未占据过主动的地位。

看着曹文宏一幅目眦尽裂的神色,宁远只在一旁安静的等待,既然穿越到这个时代,怎能不对这历史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呢?

这件事说来,还是要从绍兴和议开始谈起。就在宋金终于定下了各自疆界之后,想象中的和平非但没能到来,竟逐渐演变为沿着边境线的长期对峙。

战争在这些地区反复的爆发、控制权不断易手。这其中所争夺的焦点,不外乎秦陇、荆襄、两淮等地。

原因无他,对大宋来说,这些地方都是命根子,失之其一怕是就有全盘皆输的危险。至于宋庭在这西南地区,唯一能够倚重的,却是舍利州路而无他了。因为这秦巴山区的地势极其险峻,蜀口的三大关隘也是多年的经营,可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只要敌军越过这一天险,既可进入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对于缺乏骑兵的宋军来说,在这样的地区作战,那就是颓势尽显的局面了。这还不算巴蜀地区或者说是成都平原,乃是大宋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

当时巴蜀一带的经济规模占了全国的1/3,其中粮食产品全国第二,纺织业,制糖业与茶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大宋商税最高的前二十大城市,巴蜀地区就占据了六座。如此举足轻重的地区,如何能够有失?

所以守住蜀口防线,杜绝敌军南下就成了西南用兵之重。说来也巧,曹文宏的父亲,恰好就是当年镇守蜀口的名将曹友闻之弟;曹友万。那场战争发生在十四年前,是曹文宏这一生都不能忘却的惨痛记忆。

端平三年夏,蒙古大汗窝阔台开始了全面灭宋之战,而主要的用兵方向,自然就是直指巴蜀四路的川陕战区。是年八月,由塔海为都元帅,巩昌汪世显为先锋的蒙军主力开始南下。这支十余万的人大军由蒙古、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等诸路兵马组成,号称五十万,自陈仓道进入秦岭,兵分两路大举犯蜀。

当时的宋军以曹文宏率军两万人驻守仙人关,以四川制置使赵彦呐领三万人控扼武休关与兴元府。照理说这蜀军主力全线押上蜀口,各据关隘自然严防死守,力矩强敌。

然而这个赵彦呐却临阵怯战,蒙古左路大军尚未抵达,就这么领着自己的人马悄悄跑了路。任凭蒙军一路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既叩破武休关,攻陷兴元府。枉自曹友闻严守仙人关,将蒙军右路大军死死堵住,转头之间却觉得自己变成了个笑话。

眼看着蜀口防线已是危如累卵,但还不至于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当然前提条件是赵彦呐别在继续跑路了....。可惜这位赵大相公显然是跑上了瘾,不但自己要跑,还要拉着曹友闻一起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蒙古人跑的比他快的缘故,赵大相公竟要求曹友闻率军南下,撤回阳平关布防,好挡住蒙军追兵的步伐,但这也就相当于全线放弃蜀口,回防关内的节奏了。

可蜀口都守不住的话,回到关内这局势岂不更加糜烂?!曹友闻满头的问号,当即表示反对,指出这阳平关地势平坦,更加适合蒙军骑兵作战,不如赵相公将重兵屯于沔阳天险,自己大军在后呼应,准备好随时切断蒙军退路。

如此蒙军收尾不相顾,必然不敢越关攻蜀,足保全线大捷。

可曹友闻却高估了赵彦呐,因为他等来的除了一天七道催他发兵的令牌之外,再无别的回应。

无奈之下,曹友闻只能散尽家财招募义军。令其兄曹友万、曹友凉二人分兵一万退守阳平关。自己则领一万人于嘉陵江黑水一带设伏,以期蒙军赶至关口之时,既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