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妮水禧”的1张月票,3张推荐票,很开心。)
江源看到谢玉过来,立刻笑道:“行,小谢你来到正好,一会儿陪我做起跑练习。”
谢玉:“额,行, 其他人呢?”
江源:“放假了,当然逛街去了!”
谢玉没有继续问,应是江源看到新人的潜力后,也有些着急了,给自己加练。
今年二十岁的他,已经训练了超过十年的短道速滑项目, 之前也是黑省那边青年队队员。
只是因为成绩确实到了一个瓶颈了,没有办法拿到比赛资格,又不想早早的退役, 才跟着郑教练来到新成立的青城市短道速滑队继续训练。
他自认为是自己一个天赋不太出众的苦练型选手,所以从来不敢放松。
但体育竞技太残酷了,这也是后来,他放弃运动员身份,转做教练的主要原因。
谢玉记忆中,北京冬奥会时,江源已经是市少年速滑队的主教练了,还是获得了不少荣誉的。
两人都用一根五米的长皮筋,一头拴住的腰部,一头连接在力量器材上面。
打开手机上下载的计时程序后,做好设置。
提示铃声一响,谢玉双腿摆出点冰式,左臂平举前胸,右臂后仰。
电子哨声一响, 谢玉右腿勐地蹬地,左腿迈出,蹬蹬大步朝前。
随着他往前跑的距离越远, 腹部栓着的皮筋传来的牵引力也越强,皮筋力量几乎要将他扯拉回去。
哨声再次响起,两人立刻就被拽了回来。
刚喘了两口气,提示音又来了,动作预备,哨声响起,又是一阵重复训练。
既然,想做专业的运动员,怕吃苦肯定是不行的。
时间眨眼就到了十一月份,天色变冷,可也正是运动员该出成绩时候。
虽然青城市短道速滑队,成立才不过一年,上面是说给叁年时间,但计划没有变化快。
“北冰南展”计划,大家都知道,加上2202年北京冬奥会的倒计时,国家的叁亿冰雪人计划。
其他省市的短道速滑队纷纷成立后,不是所有的运动队, 都想着培养自己的本地运动员。
大多数运动队, 都选择了去东北的青年队挖人, 想要提前出成绩。
会上,领导们虽然没说给压力,但言语之中无不暗示什么。
正确和简单的郑教练自然知道怎么选择,以他的关系,挖人是很简单的。
但作为一个体育人,郑教练明白这样是不可取的,是投机取巧的,是和国家的“北冰南展”预期不相符的。
事实其实也果然如郑教练预料的一样,没多久上面就给了规定,参赛的队员要超过半人数,是“本地人”。
当然了这个本地人你指要是五年前就入籍本地户口的,也没一刀切。
其实市青城训练队的,纯血本地人还真没几个,大多数虽然是本地户口,只是因为父母工作关系迁到本地的。
比如原来的几个老队员,都是市里面轮滑队转过来的,但他们小时候在东北是有过上冰经历的。
正想着呢,突然注意到冰场那边哄哄叫的声音。
郑教练立刻改变方向向冰场那边走去。
刚到冰场,正好看到小个子的谢玉正和候思源在赛冰,这让郑教练气的不行。
他之前说了几次了,严禁运动员,在他不在场情况下赛冰,要是发生事故……。
咦,郑教练看出什么,这谢玉来了快半年,虽然也觉得这小伙子有天赋肯吃苦。
但没想到居然圈在速度上,能和大师姐候思源并驾齐驱了,要知道候思源是他从小就带过来,进行专业训练也有十年了。
见谢玉居然还能找空子准备随时超越,郑教练把准备骂人的话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