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2 / 3)

孙是于民国元年九月九日受任筹办全国铁路,提倡修筑铁路二十万里。可惜当时人们没有远见,以为修筑二十万里铁路简直是神话,于是大家以“孙大炮”嘲笑孙中山。

其实当时美国已有一百多万里铁路,中国比美国大,即使修筑了二十五万里根本算不得一回事。而国人竟大惊小怪如此,实在太浅见了。

孙中山慨然统一筹划全国铁路大计,第一步预定修筑三大路线:第一条是由广州经广西、云南接缅甸铁路;第二条是由广州经湖南、四川达西藏;第三条由扬子江口经江 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以迄伊犁。

筹款方法主张借款,“如京奉、京汉、沪宁诸路办法,其条件以不碍中国主权为范围”。资本订六十亿元,里程二十万里,期限十年。

计划才告拟定,由于二次革命以及袁世凯撤销孙中山铁路筹办全权,此一宏大计划,乃随孙之去而告流产。

七月月二十三日袁世凯同时发布命令,称黄兴、陈其美、柏文蔚为“叛徒”,责成冯国璋、张勋捉拿黄兴到案,还发出捉拿赏格,捉到黄兴的赏洋十万,捉到陈其美的赏洋五万。

上海、南京两地的讨袁军相继失败后,八月二日孙中山乃乘德轮约克号离沪。本意拟去广东,不料次日经马尾,日本驻福州领事馆武官多贺京之来告,“驻粤将领张义权、苏慎初已与龙济光勾结,接受袁世凯乱命”,恐不安全,孙中山乃决定改赴台湾。

行前召见随行同志梅光培、李朗如,令梅、李两人先至,自己则偕胡汉民去台湾,并把随身所带全部款项六百元交梅、李备用。梅、李拒不肯受,胡汉民劝他们接受,大家黯然话别,分道而行。

孙中山偕胡汉民抵台后,张继、马君武亦随后赶至。这时各地的讨袁军都相继失败,孙乃转去日本。

不料袁世凯已要求日本拒绝孙上岸。幸得船长的掩护,以及国民党在日本的负责之人丁怀瑾(石僧)的布置,日本友人萱野长知等的协助,才得在神户秘密登岸。这时随侍孙在神户的是胡汉民和廖仲恺,丁怀瑾则往来东京、神户各地,对外连络。

九月六日北京总检察厅秉袁世凯命下令通缉二次革命首要。以黄兴、陈其美、钮永建、何海鸣、岑春煊五人为宁沪倡乱首魁,其余孙中山、张继、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陈炯明亦在通缉之列。不久,黄兴、陈其美、居正、戴传贤、邵元冲、邓铿、田桐等亦先后亡命至日本。

民国二年的讨袁之役(又称为癸丑之役、赣宁之役、湖口之役和二次革命),可惜是昙花一现,它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南北战争。这一次战争的结果使得北洋军源源进入南方各省,除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省外,其他南方各省都成为了北洋军及其附属军的征服地,袁家天下已囊括了全国十分之九。

至于桂、黔、滇、川四省为什么没有给北洋军侵入,一来是这四省的都督都不是属于国民党系,二来是这四省地处偏远,袁觉得鞭长莫及。由于地盘扩大,北洋军既要镇摄北方,又要占领新夺到的南方各省,当然感到兵力不敷分配,于是乃大举扩充,从此北洋军的番号便越来越多了。

国民党第二次革命失败,对于中华民国的影响是极大的。因为袁世凯的胜利进一步膨胀了他独裁称帝的野心,使中华民国民主事业,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袁世凯所代表的军政集团大获全胜,国民党在广东、江西、安徽三省势力也都被一一清除。“三藩”既除,其他省的大佬们也就噤若寒蝉,唯袁世凯是命了。

平定二次革命中,袁世凯很注意做反袁派的分化瓦解工作。他曾令梁士诒、曾彝进转告讨袁派说:“现在看透孙(中山)、黄(兴)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